我的乡村学习网

中华冷氏宗亲网 首页 冷氏要闻 查看内容

革命烈士冷少农的传奇人生

2012-9-18 23:53| 发布者: 冷云龙| 查看: 3453| 评论: 0|原作者: 冷家云龙

摘要: 冷少农 冷少农给母亲的信 冷少农致儿子的信 冷少农给妻子的信  核心提示: ...

冷少农

 

 

冷少农给母亲的信

 

冷少农致儿子的信

冷少农给妻子的信

 核心提示:

  站在南京雨花台的烈士纪念碑前,长明灯燃烧着,它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能忘记那段红色的历史,是长眠于此的人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繁荣,为此,他们不惜隐姓埋名,不惜献出生命。

  冷少农,贵州瓮安人,中共党员,他长期潜伏在南京国民政府内部,进行秘密谍报工作,被誉为安放在敌人心脏的“定时炸弹”。他送出的军事情报,使国民党军队的一举一动尽在中共中央的视线之中。然而在1932年,当他的身份曝露后,敌人将枪口对准了他。

  

■跟随周恩来 走上革命路

  在距离贵州省瓮安县城约两公里的高庄,有一处晚清木结构建筑,这是冷少农的故居,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和冷少农的诞辰,都会有很多人来此祭奠。

  “能看到有这么多人愿意继承老人家的遗志,我感到很高兴。”每次祭奠活动,65岁的冷启中都会作为烈士的长孙参加,他很愿意把祖父的事迹讲给年轻人听,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树立高远的志向。虽然祖父牺牲时,冷启中还没有出生,但是通过父母的讲述,和自己多次前往南京收集到的资料,他认识到,祖父家书中那种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由于家庭贫困,冷少农自幼就被寄养在祖母家,6岁时祖母送他上了私塾,13岁时就读于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冷少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他不得不四处借钱才得以入学。

  冷启中说,“五四”运动波及贵阳时,祖父正在学校上学,所以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正是后来祖父形成远大革命理想的基础所在。

  1923年毕业后,冷少农先后在《民意日报》和省筹饷局工作,这段时间他深刻体会到人民的疾苦,也认识到他从事的工作不能解救正在受苦的民众。于是他辞去工作,于1925年来到广州寻求报国之路。

  凭借着本科文凭,他进入黄埔军校工作,此后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黄埔军校后,他被分配到政治部周恩来办公室工作,还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冷少农也隐蔽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奉周恩来指示潜入南京,开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谍报员历程。

  

  ■潜入敌人“心脏”不断发送军事情报

  当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是贵州人,所以在潜入南京后,冷少农利用与何应钦的同乡关系,先后打入国民政府陆军总监部和南京宪兵司令部等重要部门,并担任秘书工作。何应钦也对他赞赏有加,所以这为冷少农能够掌握很多重要军事情报,提供了方便。

  冷启中说,由于祖父一直在国民党重要部门任职,又得到何应钦的赏识,所以南京国民政府一有重大的军事决策,他肯定是最先掌握信息的地下党员。通过祖父的努力,一份份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出,交到了接头同志的手中。

  他不断将敌人的军事情报送到周恩来手中,或通过陈赓、李克农、钱壮飞、曾希圣、李侠公等,将情报转交给党组织,这为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战术决策依据。

  1931年,国民党第二次“围剿”苏区,何应钦任总司令,他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兵分四路进攻苏区。有关这个作战策略的详细情况,冷少农当然不会放过,他通过周密的安排,将何应钦的这份作战计划秘密送出。这使得党中央及时制定出了“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战略方针,一举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然而,冷少农潜伏期间进行的工作还不仅于此,在不断收集情报的同时,他受周恩来的委托,协助多次遭破坏的南京市委恢复党组织,并与王若飞等领导南京地区的“兵运”、“工运”、“学运”。在此期间,他还秘密发展了多位国民党军队军官入党。

  由于冷少农冷静、缜密的行事风格,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对潜伏于其内部的“红色特工”非常头痛,但就是苦于迟迟不能发现。最终,是因为叛徒出卖,冷少农的真实身份才被察觉。

  

  ■“红色特工”身份暴露 震惊国民党政府

  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聂荣臻、李克农、钱壮飞、曾希圣等被迫撤离。而隐蔽较深的冷少农和南京特委书记李耘生仍然留守,坚持地下工作。但是由于叛徒出卖,冷少农等人的真实身份最终还是暴露,被捕入狱。闻馆长说,冷少农这个“红色特工”身份的暴露,在当时震惊了南京政府高层。

  何应钦万没想到,他的同乡、学生、亲信冷少农,竟然是一个共产党。“他也曾想保过冷少农,但没有成功。”闻馆长说,许多国民党官员为讨好何应钦,纷纷来劝降冷少农,让他供出同伴,但都遭到拒绝。

  一位名叫笪移今的革命人士,在回忆冷少农烈士的情况时这样说,“我是1932年2月20日被捕的,被关进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一星期后,冷少农同志也被抓了进来。当时,他被关在我对面的牢房,中间有一个过道,可以互相讲话,他们那边一共关了四个人。而少农同志是穿西装的,他平时话很少,很乐观,面对敌人时表现得很冷静,看起来相当稳重。当时估计,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

  闻馆长说,冷少农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军事情报方面的重要负责人。但由于他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必须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他的有关事迹还需进一步发掘。根据已整理出的资料显示,冷少农于1932年6月,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3岁。解放后,毛主席亲自为冷少农签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在今天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硝烟已经散尽,只剩下宁静和庄严。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在长明灯下刻着两行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

  统筹策划:张可 本报记者 王霍 黄震 文/图

  

相关阅读:

  封封家书 道出革命志向

  解放后,随着对牺牲烈士资料的收集、发掘工作全面展开,“红色特工”冷少农的坚定革命者形象,也渐渐地展现在研究人员面前。1998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研究人员来到贵州瓮安县收集烈士资料时,就发现了冷少农写给母亲的家书。

  “一切的土地都被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占去,穷苦百姓被剥削……我因为看着他们这样的痛苦,心里特别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在给母亲的信中,冷少农表达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然而正是为此,他才无法留在母亲身边尽孝,这使得亲人开始对表面上风光的冷少农产生了误解。母亲就曾写信责备他“不忠不孝 忘恩负义”,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

  对此,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闻馆长认为,因为冷少农是潜伏在南京政府内,进行谍报工作,所以在家书中,他不可能直接向母亲解释自己不能尽孝的原因,只能委婉地陈述自己的工作。同时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浅显的道理,阐述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忠孝和恩义观。

  所以信中还这样写道,“我现在就是在向着这个方向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最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才会得到效果……我既把我的力量和生命都交给这件事情,我怎么能够有时间回家来,忍心丢着这样重大的事情,看着一般人受苦,而自己回家来独享安逸呢?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为他们努力……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对他们忘恩负义。”

  闻馆长说,被家人误解很痛苦,但冷少农还是忍受着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痛楚,继续潜伏在敌人内部,为自己的理想斗争着。

  本报记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4-27 01:41 , Processed in 0.0373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