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学习网

辛亥革命功臣冷遹

2012-4-19 23:35| 发布者: 冷云龙| 查看: 3301| 评论: 0|原作者: 冷家云龙

摘要: 冷遹(Leng Yu,1882年-1959年8月18日)是民主政治家,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曾先后参与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后回国投入护国运动。抗战 ...

冷遹(Leng Yu,1882年-1959年8月18日)是民主政治家,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曾先后参与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后回国投入护国运动。抗战期间转至重庆,担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9年在南京病逝。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统,参加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予其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先后任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安徽军政府参谋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任参谋处长。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任命其为护国军政府总参议(武官最高职位)及内务部副部长、代理内务部长。

  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

  1921年,退出军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村医院和镇江农村医药学校。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在杭州组建了丝绸公司,在嘉兴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1928年起,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2年开始,江苏省政府聘请其为江苏省保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镇江商会主席及江苏省商会执行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与张澜等人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5年7月,与黄炎培等六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与黄炎培等人创建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

  抗战胜利后,拒绝担任蒋介石的“经济部长”。历任国大代表、军事考察团代表、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冷遹故居坐落于江苏镇江黄墟镇,其中坐落于冷遹中学的冷遹铜像由江渭清同志题写。“冷遹故居”由钱正英同志题写。“冷遹纪念馆”由李岚清同志题写。

  故居占地1400平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冷遹在上海工作期间居住在复兴中路(辣斐德路)285弄47号(瑞华坊);

  冷遹在南京工作期间居住在乾河沿前街94号;

  冷遹在重庆工作期间居住在张家花园。

1882年6月2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七),冷遹(字御秋)出生于江苏丹徒黄墟镇。他有晓云、晓泉、晓山三个哥哥,他6岁丧母,家境贫寒,全家靠大哥冷晓云在镇江小码头开一杂货店维持温饱。冷御秋曾上过几年私塾,读书很用功,每天放学回家,在帮助料理家务之余,总是手不释卷,特别崇拜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冷晓云的小本生意清淡,家庭经济困难,仅能糊口,无奈之中,冷御秋只好辍学。经人介绍,13岁的冷御秋在苏北宝应县城一家钱庄当学徒,尝尽人间艰辛。每天除在店中干活,还要替老板带孩子,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直。因不堪折磨和凌辱,他没到满师,即愤而辞归。冷御秋就在大哥店中协助料理店务,每天起早到市中心大市口、五条街一带挑担进货,走过五十三坡观音洞旁,常见洞内蜷宿着许多无家可归以乞讨为生的流浪者,情景十分凄苦。他回家后闷闷不乐,对兄嫂讲其所见情景后发誓道:“他日得志,定要让所有的贫苦人有饭吃,有屋住。”他平日与近邻江月青、王、张三少年相夕相处,犹如手足,乃结为异姓兄弟,号称梅、兰、菊、竹,以砥节操。鸦片战争后,镇江江边一带已被英国占为租界,江海关大权被英人把持,租界内设英人税务司、巡捕房、英美洋行等,除英美人员及法国传教士外,华人很少。租界的马路一概不许华人通行。英国领事馆在镇江西郊三里岗设有球场,每天下午四点,英人坐轿前去打球消遥,路过华界街道时,横冲直撞,行人来不及避让,即被辱骂呵斥。镇江城内虽驻有旗人兵营,设有都统衙门,但旗人官兵对百姓么五喝六,却不敢冒犯洋人。冷御秋同江月青等三人常往宝盖山处散步,途中常见英人坐轿来往经过盛气凌人,都义愤填膺。

 云阳
                 
  
               
  冷御秋(1882.6.22-1959.8.18)是辛亥革命的功臣,民建中资深望重的先驱,中华职教社“四老”之一。
  孙中山授予他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蒋介石多次邀请他到蒋官邸商谈,毛泽东任命他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一、少年壮志
           
      
  1882年6月2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七),冷遹(字御秋)出生于江苏丹徒黄墟镇。他有晓云、晓泉、晓山三个哥哥,他6岁丧母,家境贫寒,全家靠大哥冷晓云在镇江小码头开一杂货店维持温饱。冷御秋曾上过几年私塾,读书很用功,每天放学回家,在帮助料理家务之余,总是手不释卷,特别崇拜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冷晓云的小本生意清淡,家庭经济困难,仅能糊口,无奈之中,冷御秋只好辍学。经人介绍,13岁的冷御秋在苏北宝应县城一家钱庄当学徒,尝尽人间艰辛。每天除在店中干活,还要替老板带孩子,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直。因不堪折磨和凌辱,他没到满师,即愤而辞归。冷御秋就在大哥店中协助料理店务,每天起早到市中心大市口、五条街一带挑担进货,走过五十三坡观音洞旁,常见洞内蜷宿着许多无家可归以乞讨为生的流浪者,情景十分凄苦。他回家后闷闷不乐,对兄嫂讲其所见情景后发誓道:“他日得志,定要让所有的贫苦人有饭吃,有屋住。”他平日与近邻江月青、王、张三少年相夕相处,犹如手足,乃结为异姓兄弟,号称梅、兰、菊、竹,以砥节操。鸦片战争后,镇江江边一带已被英国占为租界,江海关大权被英人把持,租界内设英人税务司、巡捕房、英美洋行等,除英美人员及法国传教士外,华人很少。租界的马路一概不许华人通行。英国领事馆在镇江西郊三里岗设有球场,每天下午四点,英人坐轿前去打球消遥,路过华界街道时,横冲直撞,行人来不及避让,即被辱骂呵斥。镇江城内虽驻有旗人兵营,设有都统衙门,但旗人官兵对百姓么五喝六,却不敢冒犯洋人。冷御秋同江月青等三人常往宝盖山处散步,途中常见英人坐轿来往经过盛气凌人,都义愤填膺。
  冷御秋怒视洋人大声呵道:“中国被洋人欺侮到这种地步,真是国家的耻辱!”有一次,他们四人进城,又受旗人凌辱,十分气恼,同声咒骂,共勉道:“欲雪耻辱,惟有读书。”适逢安徽安庆武备学堂招生,21岁的冷御秋决心从军,苦于无路费,愁眉不展。兄嫂得知后全力支持,将母亲生前仅存的一件皮袄交冷御秋去典当。冷御秋去当铺当了四元大洋,一元送给平常照顾他的一位贫穷的邻居老妇人,其余三元作盘缠,与江月青、江谦吾兄弟、南京人陈昌镛及宋紫云等四人于1902年正月初九,乘轮船到达安庆投考,均被录取。
                 
                 
  二、指挥起义                  
  本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廷丧权辱国,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忧患之中。凡是稍有血气的人,无不为国家民族的衰亡而痛愤!安庆的革命志士在柏文蔚、陈独秀、宋少侠、常恒芳的倡导下,取岳飞抗金报国、矢志不移之意,成立了“岳王会”秘密革命团体,从事反清爱国运动。冷御秋主动与“岳王会”取得联系,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同时,他化名“雨秋”在日本东京新创办的《江苏》杂志上著文鼓吹革命。1905年,冷御秋从安庆武备学堂毕业。这时南洋改练新军,在苏北各县征兵3000名,合并巡抚营编成陆军第九镇,由南京特用道举人出身的徐绍桢统率,两个步兵协,计四个标,外属骑、炮、工、辎部队,驻在南京、镇江两处。这时,冷御秋同乡、著名革命党人赵声(伯先)由日本回南京,任33标第二营管带,后晋升为标统。冷御秋一班同乡同学20人及安庆武备学堂的毕业生,都分在33标第二营,冷御秋任第二营右队队官。赵声在1905年参加了同盟会,当时同盟会的组织发展对象,主要放在军事方面。赵声积极倡导革命,成立官长与正副目(班长)讲堂,并设阅书报社和俱乐部,秘密进行革命宣传,密谋发动武装起义。冷御秋素性谨慎诚实,沉静寡言,赵声对他尤为器重。东京同盟会本部派革命党人吴阳谷,来长江流域发展同盟会组织,不久,冷御秋也加入该会。新成立的长江流域中部同盟会,共推赵声为盟主。孙中山先生为扩大和巩固军事力量,还指示赵声、冷御秋要和安徽、浙江的有关军事力量取得联系。打算在时机成熟时,长江下游首先起义,作为革命根据地。但是不久,两江总督换了端方。他一上任,就极端仇恨革命力量,严令统制徐绍桢实行甄别、整顿,并派亲信数十人下各营任见习官,作为耳目。33标的革命活动渐渐被端方侦悉,他首先撤了赵声33标标统职务,调其心腹、湖北第八镇新标步兵营长余大鹏接替标统之职。余大鹏见冷御秋在士兵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为稳定士兵情绪,提他为第三营管带。同时又派心腹吴大麻子为三营侍卫,秘密监视。冷御秋与赵声商量:“现压力很重,环境恶劣,但我们还应留下来,等待时机义举。”余大鹏跋扈异常,每藉训话机会,凌辱下属,令众官兵难以忍受。冷御秋与江谦吾等志士商量:“这小子如此霸道,实则心患,我们定要教训赶走他。”一次,余大鹏又在训话出言不逊,冷御秋一声呐喊:“余标统不成体统,得调教一下!”平时饱受怒气凌辱的新兵一拥而上,将余大鹏打倒在地,饱以拳脚,致成重伤。统制徐绍桢因33标官兵众怒难犯,亦无可奈何,将此事压下来未报。

适值江西萍乡、醴陵、浏阳爆发起义,徐绍桢为抚军心,亦为自己仕途着想,转而保举赵声以随营军官身份,统率步、骑、炮、工、辎混成协,赴江西会剿。赵声图谋伺机联络义军,进行武装反清斗争。到达萍乡时,起义已失败,赵声的行动被江西巡抚觉察,密报端方。端方得信后,立即命徐绍桢将赵声撤职,并驱逐出境。赵声临行时,将所佩开口军刀交给冷御秋保存,并嘱:“我等同志务必不要离开军队,若拿不住枪杆子,则革命不能成功。”后因第三营逐渐变成革命集合地及联络站,经吴大麻子密告,端方于1907年将冷御秋撤职。这时,顾忠琛任安徽新军混成旅协统,一班革命志士均依附其麾下,冷御秋也投奔顾氏,先任督练公所教练处提调,继任60标第三营管带。并与岳王会取得联系。骑兵营管带倪映典,骑兵营后队队官熊成基等及许多岳王会骨干,都是冷御秋在南京第九镇时的同事,军需官冷晓山是他的三哥。安庆城一面临江、一在背山,上达江西,下连南京,能攻能守。此时正逢南洋决议,陆军八、九两镇派部队举行会操,地点选择在安徽太湖县境内。1908年,岳王会决定利用这次秋操的机会发动起义,在安庆三祖寺,杨氏试馆内设立一个秘密机构,公推冷御秋为全军起义总指挥,不料机密泄漏,端方撤换了顾忠琛协统和倪映典骑兵营管带职务,并佯把冷御秋调任南京转动局提调。冷御秋自知凶多无吉,在上船临别前,与林达庆、宋紫云相见无言,彼此点头会意。他将赵声留赠的开口刀与宋紫云的佩刀交换,一言未发。冷御秋刚到南京后,第二即被投入江宁县监狱,多次遭严刑拷打,昏死三次。冷御秋生性刚毅,视死如归,不供一词。端方束手无策,一面在报上诡称“冷遭正法”,以欺骗革命志士和百姓;一面将冷御秋暂行关押。到了夏季,狱中蚊虫甚多,冷御秋身戴手铐脚镣,浑身上下均被蚊虫叮咬,又因严行拷打,遍身是伤,无一处好肉。冷御秋深知清廷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对他不会轻易放过,所以对清延当局不抱任何幻想。此时,八、九镇部队在演习中,忽得北京消息,光绪、慈禧死去,宣统登基。岳王会又推熊成基为起义总指挥,于11月19日夜发动近代史上著名的“安庆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牺牲惨重而失败。1909年5月,清廷升调端方为直隶总督,端方对冷御秋案并未掌握实据,急于离宁赴任。加上冷御秋的义兄积极奔走营救,设法找到同情革命党的端方幕僚、曾任藩司右参议的罗绍田。经罗多方出力营救,冷御秋终于获释,返回镇江。这年秋天,28岁的冷御秋与家乡黄墟的殷嗣辉(1885-1973)结婚。殷是幼年失去父母的贫农家孤女。婚后8天,冷御秋应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的赵声密约,即将家属托其兄冷晓山和江月青义兄,别妻只身赴香港为革命继续努力。这时,王孝缜(同盟会员)受广西巡抚张鸣歧委托,延览新军人才,由北京取道香港回广西,碰到冷御秋,两人一见如故。王孝缜邀冷御秋同入广西,这样,冷御秋又成为广西革命最初发动者之一。冷御秋在广西任陆军小学提调。李宗仁、白崇禧正在该校读书,是他的学生。冷御秋在学生中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介绍进步学生加入同盟会。
  不久,冷御秋因有革命嫌疑被解职。1910年3月,已是同盟会会员的何遂、耿毅受军咨府之命调查中越边防,便邀冷御秋同行。趁调查边防之便,广泛联络各地革命同志。
  他们翻越十万大山,先到镇南关(今友谊关),再到龙川结识了清军管带、革命党人陈裕,大家都认为“各地都应组织起来,互通声气,便可连成一片。”于是决定由耿毅一人继续前进调查边防,搪塞官府。冷御秋与何遂秘密转赴昆明,云南革命志士在讲武堂俱乐部为他们举行了一次密会,到会的有李根源、方声涛、罗佩其、唐继尧等30多人,主要商讨滇桂革命如何合作等问题。一周后,冷御秋、何遂仍回河内,与耿毅会合,经海防到达香港。冷御秋在香港同盟会总部见到了赵声和黄兴。“南宁讲武堂总办蔡锷(松坡)也是革命同志。”黄兴告诉冷御秋,并写一封信介绍给他:“你们要多与蔡松坡联系。”这年8月,冷御秋与何遂、耿毅等人创立了同盟会广西支部,并歃血为盟,到会的有干部学堂、陆军小学、学兵营、谘议局等部门20多官兵,从此,广西同明会的组织逐渐壮大起来。
                 
                 
  三、辛亥中将                  
  这时,张鸣歧升为广西总督,沈秉坤任广西巡抚,蔡锷一人身兼兵备处总办和干部学堂监督,掌握着督练新军的大权。冷御秋和耿毅平时见蔡锷满嘴官语,出门坐轿,很像个官僚,便不敢贸然拿黄兴的介绍信去见蔡锷。冷御秋另外附了一信:“蔡总办惠鉴:我们从香港路过,遇到你的好友黄兴,带来一信,并有要事相商,请于明日晚九时到江南会馆前门一叙。冷御秋、耿毅顿首”冷御秋把两封信一起放在蔡锷办公桌上。约会那天,冷御秋、耿毅、何遂3人在江南会馆等候。会馆前面一带是小湖,他们预备了小船和武器,准备万一有变,乘船逃走。从9点等到11点,蔡锷没来,也没有其他动静。冷御秋说:“蔡松坡与梁启超素有关系,大概属于立宪派,我们要想个办法赶他走。”广西本来准备训练新军一师一旅,因财政困难,最后缩为一混成旅。

 这样干部学堂培养的200多名军官就太多了,蔡锷决定让学生考汉文,好的留下,坏的淘汰。考试结果,录取的120多人中大部分是湖南人,广西籍学生纷纷抗议。因蔡锷是湖南宝庆人,于是冷御秋所在的广西同盟会通过各种关系,以蔡锷任用私人、排斥广西人为名,弹劾蔡锷,使蔡锷不得已去了云南。临行,蔡锷请冷御秋和何遂等人吃饭,席间笑道:“成大事的人都有个修养,你们念过苏东坡的《留候论》吗?所谓‘猝然凌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你们能做到这,当成大事。”冷御秋朝蔡锷笑而不言,敬酒后,自己连喝三杯,算是致歉。“逐蔡”虽是误会,却使广西同盟会的实力大大发展,他们在南门租了一处房子,成立了“军事指针社”,与陆军小学的学生来往最密切。
  冷御秋此时恢复了陆军小学提调的职务,更便于开展工作。广西同盟会又租了福裳街2号的房子,作为活动中心,出版《南报》(后改名《南风报》),宣传革命。这时革命党人的生活是苦而乐观的,冷御秋月薪80元,全部交给梁史经营(称经理),何遂除每月寄30元回老家供养母亲外,剩下的也全交经营安排。1911年初,香港同盟会本部派一唐姓同志找冷御秋,询问广西同盟会发展情况,通知4月将在广州起义,决定由冷御秋负责桂林方面,冷御秋加紧联络地方革命力量,密谋响应。4月21日,广州起义失败,这便是著名的黄花岗之役,牺牲86名同志,总指挥赵声侥幸逃难香港。广西策划响应之举,也走露了风声。
  一时剑拔弩张,风声鹤唳。因革命党握有军队实权,一般清末官僚又习惯于粉饰太平,广西巡抚沈秉坤未敢深究,只把学兵营长方声涛解职,但加紧对革命党人的监视,冷御秋成为“嫌疑犯”。冷御秋便韬光养晦,还拜了把兄弟。冷御秋年长称大爷,耿毅称二爷,时秀峰称三爷,刘松甫称四爷,何遂称五爷,景福戏院一个唱小旦的荣兰称六爷,后来排到二十几爷。许多并非同盟会会员,由此混熟了,后来大多参加了革命。
  冷御秋表现十分镇定,与清廷当局周旋,当局对他们戒备日懈。武昌起义后,广西同盟会支部原定于10月30日响应,因暴雨成灾,被阻未能出发。旧官僚与立宪派得悉,为了抢夺政权,于11月7日宣布和平光复。广西光复后,新军改称民军。这时清军南下,企图扑灭革命,汉口、汉阳先后失守。广西同盟会支部决定以民军混成协援助,冷御秋被任命为混成协统领,出师援鄂。冷御秋一行经长沙到湖北金口,由金口渡口到黄陵矾,准备进攻山东附近的毛成渡。镇守的清军于振长,十分迷信,得知地名叫毛(猫)成渡,认为己姓于(鱼),遇毛(猫)
  不利,丢下辎重、粮食跑了。援鄂军前进至孝感,南北和议已开始,奉临时政府陆军命令,冷御秋又率军开往南京。这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大会上,冷御秋一派军人风度,笑容可掬地坐在孙中山身边。孙中山授予冷御秋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并委任他为民国第一军第三师师长。正准备北伐,不料这时孙毓筠任安徽都督,不得军心,因冷御秋系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又在安徽担任过军职,对安徽军界比较熟悉,就电邀冷御秋赴安徽任都督府参谋长。1912年孙毓筠辞职,柏文蔚继都督职,冷御秋改任第九师师长,镇守徐州。这时,徐州城内精华已被从南京溃退的张勋江防军劫掠一空,人民流离失所,卖儿鬻女者,比比皆是。冷御秋目睹此凄惨景象,极为感愤,乃清剿游匪,整顿军队,腾出民房,提倡实业,为贫民谋生计,作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冷御秋因此获陆军部长嘉奖。
  1913年,第九师改编为江苏陆军第三师,冷御秋乃任师长,驻守徐州。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激起全国人民愤怒。孙中山在沪主张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孙中山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很难取胜,但对同志们说:“不战必然要被消灭;战,成败未可知。与其不战而被消灭,不如战败而发扬我们的革命精神。”7月15日,黄兴出任江苏讨袁总司令,冷御秋为江苏讨袁先锋部队。
  这时因战争环境险恶和其他原因,暂时发不出军饷。有一个营长率部哗变索饷,不少士兵在门外操场鼓噪。该营长持枪闯入冷御秋师长室内,威胁道:“冷师长,你如不立即发饷,就毙了你。”冷御秋镇静如常,好言道:“有话好说嘛。”突然乘其不备,飞起一脚,将该营长的手枪踢落在地,随即拨出自备手枪,将其击毙。随后,他敞开大门宣布:“营长叛变,已就地正法,此事与弟兄们无关,不用惊慌。”操场上鼓噪的士兵毫无思想准备,个个不知所措。尔后,冷师长召集官兵训话,一场即将发生的暴乱,迅速平息。冷御秋所率的第三师,遭到北洋军阀冯国璋和张勋辫子军的联合进攻,不畏强敌,扼守徐州7天。当时沪宁铁路和长江航运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里,交通完全断绝。冷御秋终在寡不敌众,后援不继,又临阵受伤,部下张宗昌、褚玉璞叛变投敌,战斗遂告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冷御秋同江月青到达上海,随后由沪东渡日本,继续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妻子殷嗣辉先避迁上海,不能安居,常一日几次搬迁住处,不得已,只好带着刚满周岁的长女福安到日本避难。1915年3月,长子福田出生于日本神户,一家人欢天喜地。孙中山览于部分革命党人意志不坚定,党的组织不严密,到日本后,于1914年7月8日,在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大家宣誓之后,在誓词上按手印。孙中山先生看见最后一个冷御秋不按手印,便笑道:“御秋,怎么不按手印啊?”冷御秋沉思道:“我认为不应该宣誓效忠一人,不应该以名利号召入党,因为这样违背革命党素来提倡的平等、自由之精神。所以我不按手印。”众人面面相觑,孙中山先生掠过一丝不快,但很宽容地笑道:“好吧,你可以保留你的做法。”1915年冬,袁世凯实行帝制,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运动。

冷御秋立即携儿女从日本回到上海,投入护国军讨袁运动。翌年,岑春煌、梁启超、李根原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冷御秋随章士钊赴粤,任职司令部参谋处长。6月6日,袁世凯死。6月22日,冷御秋致电国务院秘书徐树静,敦促段祺瑞迅速恢复《临时约法》,召集旧国会,组织合法内阁,罢黜帝制祸首。但张勋复辟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以执政名义解散了参众两院,孙中山又组织了西南五省的力量,进行护法。冷御秋又投入护法运动,随孙中山南下广州。
  9月10日,孙中山就大元帅职,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任命冷御秋为中华民国护国政府总参议和内务部副部长,不久又任命他为代理内政部长。某军阀见冷御秋一人在军,未携夫人同行,为了拢络冷御秋,以美色相诱。一次送来两个小妾,被冷御秋退了回去。第二次以伺候冷御秋为名,又送来两个小婢女,又被冷御秋退了回去。当时一般小军阀都是三妻四妾,而冷御秋身为总参议(武官之首),竟拒绝纳妾,一时传为佳话。
                 
                 
  四、实业建设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冷御秋为该社理事。护法运动失败后,他与黄炎培等共同主持中华职教社的日常工作。1921年,他由上海回镇江,决心退出政治舞台,摆脱军政方面的事务,致力于实业建设。他受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启迪,对盐垦发生了兴趣,几次深入苏北沿海盐土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深感这时国内民族纺织工业正在兴起,加以改良种植棉花,既可减少原棉进口,振兴民族纺织业,又可发动地少人多的江南农村的农民参加棉垦工作,开拓生财之道。他得到上海银行财团陈尧甫先生(镇江人)和农业界前辈邹秉文先生资助,创办他第一个实业——江北盐垦公司(又称商记垦团)。冷御秋主要在镇江工作,但他却坚持把住房盖在镇江东乡丘陵地区的黄墟乡,让妻子和子女住在农村里。这是他幼年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妻子出生的地方。在他工作的地方,一间卧室兼办公室的房间里,仅有一张书桌、一张木架单人床,一排木书架,墙壁上挂一幅五万分之一的江苏省地图。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丝古国,但到二十年代初,蚕丝业因成本高丝质差,受日本廉价商品的冲击,奄奄一息,蚕丝出口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在国际上远不及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后起国家。江苏、浙江是我国主要产丝区,为了振兴中华蚕丝业,冷御秋走遍了江浙主要产丝农村,进行调查考察,分析落后原因,提出在江苏利用丘陵荒山发展桑蚕业,以降低制丝成本,改良蚕桑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建议。冷御秋就与陆小波、严惠宇、蚕业专家葛敬中合作,在镇江丘陵地区发展蚕桑事业。他率先在家乡黄墟首创“永安蚕种场”。
  同时在镇江西郊四摆渡创办了“益民种场”(即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前身),进行垦荒、植桑、制种。不久又在附近扩建一个分场,称“益民二场”。后又在丹徒高桥和桥头先后建了二个分场——“均益蚕种”和“三益蚕种场”。“均益”的股东多系上海银行界人士,“三益”的资金一部分由冷御秋筹集,大部分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筹集。江苏丘陵山区的养蚕业和制种业的迅速发展,引起政府的重视,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下成立了全国蚕丝改进会,由冷御秋负责,设在浙江杭州。冷御秋又组建了福华丝绸公司,出任董事长,恢复了嘉兴丝织厂,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并开展了国际贸易活动。1925年,齐卢战争,奉军张宗昌乘机南下江苏。张系土匪出身,掠杀成性,无恶不作,曾被冷御秋收编为陆军第三师团长。这时江苏省长兼江苏军务督办韩国均为免江苏人民之涂炭,特邀请冷御秋任江苏水陆警备司令部司令。冷御秋为使江南父老免受奉军蹂躏,勉为其难,接受邀请,到南京任职。张宗昌部下邢士谦,向镇江工商界索取50万银元,充作军饷。一时商界哗然,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无奈之中赶赴南京与冷御秋谋商对策。冷御秋登门拜访邢士谦,寒暄一番。
  邢士廉得知冷御秋曾是张宗昌上司时,不禁敬畏三分,收敛了傲气。
  冷御秋递上名片请邢士廉交张宗昌,望取消索取。接着陆小波以镇江商会犒劳军队名义,送5万银元。邢士廉拿了名片和钱,一走了之。镇江人民免受一次涂炭。1月下旬,冷御秋由南京赴上海,对齐、户双方进行调停,促使第二次江浙战争结束。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铁狮胡同行辕逝世。3月14日,冷御秋深表哀痛,发唁电:“中山先生手造民国,功炳简书。此次扶病北行,群视早占弗药,惊传薨逝,薄海同悲。敢布区区,上为国悼,下哭其私。”同年秋,冷御秋返回故里,继续从事实业建设和职业教育。冷御秋募集资金,聘请著名造园专家陈植担任设计工作,建立镇江伯先公园,以纪念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赵声(伯先),历时五年,至1931年竣工,占地110亩,耗资20万元,使荒山冢地一变为江南名园。“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上提倡男妇平等的风气渐开,冷御秋认为妇女须有独立谋生的一技之长,才可以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因此萌发办女子职业学校的想法。1926年10月,冷御秋与黄炎培、唐儒箴联名创办“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公推冷御秋为董事长。

学校以培养女子有一技之长,能从事社会生活及服务,藉以获得适当生活为目标,教学采用自学辅导方法,力求由行致知,注意实习,不尚空谈。学校开办初期不学费,并津贴学生膳费,办学经费除中华职业教育社每学期补助500元,全由冷御秋筹募,每年募款约两万元。学校校风严谨,学生守纪律,有礼貌,衣着朴素。学生夏季一律穿白布黑布裙,冬季一律穿海兰布旗袍,剪短发,着布鞋,而且布鞋一律由学生自己做。该校先设蚕桑科,所场设高师范科,共有七个班级,师范科三个班级,简易师范一个班级,蚕桑科三个班级。十多年来该校为小学充实了师资,为各地提供了育蚕指导,深受社会欢迎。1928年暑期,镇江教育局拟将镇江县立师范学校迁至镇江上党区,经冷御秋建议与地方人士请示,改迁黄墟镇,就建立在自己家祠堂里。
  这天下午,在大操场中举行典礼大会,除了大批站满操场的群众外,还有镇江的头面人物和上海中华教育社的黄炎培、江问渔等。
  新生王北苑被学校推举为大会的记录员。冷御秋讲话之后,就由来宾黄炎培讲话,这时冷御秋手拿一根手杖跑到王北苑面前,弯下腰来,看看他的笔记本,对王北苑说:“炎字是两个火字,不是延字。” 王北苑朝冷御秋投去感激一笑,立刻就改正过来。
  1928年春,冷御秋代表地方人士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暨江苏省农矿厅合作,确定在镇江东乡以黄墟为中心的13个自然村镇为农村改进试验区,由黄炎培、冷御秋、江恒源、杨卫东等组成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公推冷御秋为主席。该委员会在黄墟一带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发展蚕桑事业、修筑水坝公路,推广良种新式家具、开展民众教育、创办乡村医院、这时黄墟一带的农村出现活跃兴旺的气象。家庭教育是根据群众居住的情况,划成小组,凡是不识字的妇女,由师范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每天下午三时至五时半,进行教学;课本有的是自编,有的是小学课本,学习内容主要是语言和算术。凡是黄墟镇和周围村子,都进行了这种教学,使广大不识字的或稍识几个字的男女青年因此得到一些文化知识。1928年5月21日,国民政府明令组织山东省政府,任命冷御秋及孙良诚、蒋作宾、宋哲元、石敬予为山东省政府委员,冷御秋兼民政厅长。不久,受北伐的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邀请,冷御秋从山东赴北平出任总指挥部总参议和总指挥部办公处负责人,随方振武在北平驻防数月。1928年夏,坐落在河北遵化县境内的清东陵,被国民革命军第12军孙殿英部盗掘,乾隆皇帝与慈祥太后这两座陵墓的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9月15日,阎锡山电请国民政府准许成立审理孙殿英东陵盗宝案军事特别法庭,任命商震为审判长,四个集团各出一人,冷御秋为法官。1929年秋,冷御秋从山东回归镇江。
1931年前后,黄墟曾多次流行霍乱等急性传染病,死亡人数众多。当地名医殷祥甫,因为替霍乱病人治病被感染而死亡。冷御秋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特地从当地选派两个高小毕业生去镇江弘仁医院学习医药技术,所有学习生活费用由冷御秋负担。
  学习结束他们回到黄墟为当地农民治病防病。冷御秋又在改进区里创办了一个专为农民免费治病防病的“民众诊所”,又与陆小波、严惠宇诸社会贤达及省立医院院长汪之臣,在镇东弘仁医院附设中专——镇江农村医药学校(后改称为镇江农村护士学校)。学生毕业后,回到各乡为当地农民防治疾病。当年暑假,学生们利用暑期,到镇江四乡八镇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时,冷御秋大力支持,还拿出100块大洋为活动费,受药治病的群众达数万之多。
1931年,湘皖鲁苏浙等16省发大水灾,长江下游一带发生61年来特大水灾。沿岸城市、陆上交通几乎断绝,湘鄂皖赣苏五省受灾人口达2300余万,倒塌房屋一万余户,受面积达全国总面积20%。“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常务理事朱庆澜先生率工作人员抵达镇江,当晚住冷御秋家中,冷盛情款待老友,并准备大量食品和急救药品前往救灾。次日,冷御秋又亲自将朱庆澜送至江边。冷御秋看到黄墟山北水利条件很差,就和村民研究,能不能开塘蓄水?大家一致造成,冷御秋就叫殷寿福先开一口塘,由黄墟改进会出钱。于是,殷寿福就在山坡上一口大塘的基础上扩大开塘,工作每方二角五分钱。农民很快投工,开好后,能灌溉200亩田。附近几个村也与改进会联系,开起塘来。由于冷御秋在家乡积极提倡水利,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当年就获得了丰收。在冷御秋的黄墟新屋落成后,村民商议共同给冷御秋送了一块“仁人安宅”的匾,落款是大缺全村村民敬献。
                 
五、慈父严师
          
       
  冷御秋对子女教育很严,一直教育子女们爱国忧民,立志为国家做一此有益的事,平常最看不惯浮华青年,见到他们总要严加教育甚至训斥。冷御秋出身贫寒,饱经艰辛,最了解贫苦人民的困难和痛苦。有一年家乡欠收,除夕那天,一家人正忙着过年,冷御秋却愁眉不展,对妻子说:“简单些吧,还有人家断炊呢。”一天下午,冷御秋小女儿放学回家,看见堂里摆着一桌菜,肚里正饿,和两个堂兄妹坐下来就吃。正吃得高兴的时候,冷御秋走进来,看见他们吃完,就把小女儿叫去,问道:“菜的味道怎么样?”“蛮好!”
“你知道这菜的来历吗?这是一个求我谋事的人,当掉他母亲的皮袄买来的,你们怎么咽得下去?”说罢,冷御秋便把那个求他谋事的人找来,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天气这样冷,你怎么忍心叫老人家把皮袄脱下来?你不知道我的脾气吗?不送我东西,难道我就不给你找工作?”接着就叫身边的勤务人员取过那人的当票,到当铺里把皮袄赎回来交给他。然后又温和地对他说:“你先回场州把皮袄送给你母亲穿上,然后再来镇江住在我家等消息。”冷御秋是想起当年自己考武备学堂时,哥嫂将母校生前仅存的一件皮被典当后换取路费的,所以他有点激动。
  冷御秋在家里吃完饭后喜欢在堂屋里踱来踱去,或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阅文件,很少与妻子儿女说笑,对家中第三代算是特殊照顾。有时妻子及儿女怕冷御秋太累,就指使小辈们去摘下他的眼镜,爬在他身上与他亲热一番,或表演节目,这时,冷御秋脸上才露出慈祥笑容。他常在外面奔波,很少住在家里,而每次回家,总要对子女作一两次长时间的告诫,严禁他们在外以他名义招摇。但他从不干预子女青年时代的活动和个人问题。对子女的入学和就业,不是希望他们升官发财,而是希望他们有真才实学,能为社会服务。他的长子福田终身从事农业研究,次子福群终身从事企业管理,四个女儿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子女们总感到父亲对自己缺少一点亲情,既畏惧他又敬爱他。按冷御秋这时的地位和经济条件,他与子女的穿着和吃食完全可以讲究一些,但他依然布衣、布衫、布鞋,平时家是最多两荤两素一汤,吃酒一杯。早晨,妻子给蒸两只鸡蛋作早点,有时因他工作忙增加一只蛋,冷御秋就拒绝并打趣地说:“今天为什么要多犒赏我呀?”
  从镇江回黄墟时,冷御秋总是拒坐为他准备的独轮车,与车夫并肩而行,谈笑自若。他不用公家信封信笺写私人函件,更不许家人乘用公家的汽车。1933年,冷御秋接替陆小波担任镇商会会长,在陆小波家举行公宴。
  许图南在公司办文牍,经理受邀,刚好有急事,就委托他代表参加,许图南匆匆赶去时,座客已散席休息,冷御秋首席南西端坐,独酌徐饮,陆小波及其女儿陆韵秋分坐两侧相陪,许图南见这光景,很尴尬。他们不知许图南是来代表赴宴的,三人都问:“吃饭没有?”许图南随机应变地假托说:“吃过了。”
  陪许图南到餐厅的陆小波秘书刘受农笑道:“他没吃,是来赴宴的呵。”冷御秋和陆小波同时招呼:“快来入座!”冷御秋一面叫人添两只菜来,一面举杯让许图南一齐饮起酒来,冷御秋吃酒时,正襟危坐,小杯缓饮,虽然是黄酒,却斯斯文文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许图南也耐心跟一点一点喝。冷御秋端着杯子笑嘻嘻地边饮边谈,从国家大事又谈到个人小事,问起许图南的工作情况:“你是办文牍的,文牍也是一门学问,从前当幕僚的都拜老师,你有老师没有?”许图南说:“我十几岁时,有位在海关当分关主任的倪公原老师,在亲戚家看到我写的八行书信和几首小诗,认为我笔路好,就收我做学生。就这样他经常通信联系指导有两、三年时间。有时还把信修改寄回来。到北伐胜利后,就失去联系了。据家内长辈说,倪老师是倪嗣冲的儿子。”冷御秋笑道:“呵,倪嗣冲,人称泥菩萨,他是秀才出身,后来成为袁世凯的部下,当过督军的。哦,你幼年受他儿子指点过的,也好。他们书牍方面见得多,干文牍要功底厚,又要见识广。”冷御秋不时举杯同他徐饮,轻声慢语,和颜悦色地路许图南说着,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冷御秋才放下杯子吃饭。他是怕23岁的许图南迟到困窘,为之解围,才因此一番小饮攀谈的,许图南对慈祥亲厚的冷御秋先生充满感激之情。
                 
                 
  六、颠沛流离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了淞沪战争。镇江地处淞沪前线的后方,地位十分重要。为作好应变准备和支援前言的工作,镇江的政府单位和民众团体联合组织了“民众组织委员会”。公推冷御秋为主任委员,其他主要负责人有会长张清源和地方人士陆小波、严惠宇等。“民众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协调各方,作了大量工作,如接待过境抗战部队,协助构筑防御工事,维持治安秩序,接送和慰问伤病兵员,动员工商界购报国公债,查防汉奸,运送过境的难民等,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日将士。1937年11月镇江沦陷前,冷御秋主持物资沿江西撤工作,中国合众蚕桑改良系统合作蚕种场总技师陆星恒,请冷御秋与轮船公司联系,将蚕种近20万张、显微镜多架,直运重庆。又协助镇江、高资、桥头等处蚕种场部分技术人员分批乘轮西撤。这批蚕桑技术人员及蚕种为发展四川蚕桑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职业教育社机构内迁。上海失守,南京告急,冷御秋由镇江去武汉。这里是抗战初期的政治中心,也是各地流亡青年的集中地。此时困难当头,难民颠沛流离,大批失学失业青年流落街头,无家可归,饥寒交迫。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武汉成立办事处,冷御秋、黄炎培、江恒源连夜研究救济难民办法,决定以职教社工作人员为骨干,邀请江苏旅汉人士和流亡青年参加,成立“江苏省失业青年救济委员会”,进行救济工作。冷御秋是实际主要负责人之一,负责日常工作。委员会取得江苏省政府的经费支持在武汉成立了十余个难民收容所,解决临时难民的吃住和医疗问题,帮助寻找失散亲人。介绍失学失业青年到湘西各地入学。年近花甲的冷御秋穿着长袍,足蹬布鞋,不辞劳苦,经常亲赴难民所检查布置工作,常对流亡青年问长问短,特别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升学问题。半年时间,共救济难民十万人以上。这时,国民政府在全国进步势力的推动下,决定成立国民参政会,允许多方知名人士参与国政。冷御秋也常被咨询,每天来访者络绎不绝。沈钧儒先生来访最多,有时长谈,以至忘食,常同至街头以盖浇饭果腹。冷御秋每天都要阅读《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扫荡报》,常对救济会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要持三报两家说法,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这关系到中国存亡的大问题,不能漠然视之呐。”有一次,扬州正谊小学的女教师孙某刚从延安陕北公学回武汉,在中共武汉办事处等候分配工作。冷御秋知道后,约她谈话,详细询问她在延安的学习情况,并向她借来听毛泽东领导同志讲课的笔记,仔细阅读。有时为笔记本上几个难辩的字也要琢磨很久。1938年2月14日,应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邀请,中华职教社的三老冷御秋、黄炎培、江恒源到蒋官邸见面。不久,冷御秋与黄炎培一起又向蒋介石面陈发动民众的意见。冷御秋与黄炎培、江恒源又到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署访问李宗仁将军。
李宗仁在陆军小学时,曾是冷御秋的学生,所以见到恩师时,异常尊敬。时值台儿庄战役前夕,他们三人就如何调整充实发动民众机构、如何训练发动民众人才,如何发动沦陷各县民众等问题,与李宗仁长谈,并提交一份对第五战区动员民从抗日的意见书。由于黄、冷、江经常在参政会上发表一致的言论,因此被称为“职教派”。邹韬奋在《抗战以来》一书写道:“冷御秋先生是军事专家,是江苏士绅中的前辈,与黄、江诸先生交谊笃厚,对中国政治有远见,他不仅对于军事方面有真知灼见,而且对于政治方面也有公正而深切的见解。”1938年4月29日,冷御秋和登记处的同志正在接待流亡青年,突然全武汉市拉响了紧急警报,日冠数十架飞机,对武汉进行大规模空袭,苏联志愿航空队和中国空军迎战敌机,展开了激烈空战,敌机被击落十多架,我方也有很大伤亡。这是有名的“4.29”大会战。因登记处设在汉口法租界,这时日冠还不敢空袭法租界,冷御秋等幸免于难。1938年夏,日军步步逼近,武汉形势吃紧,职教社决定组织一部分文艺宣传有一技之长的有志青年,成立“江苏青年抗战服务团”,到前方去做抗日救亡工作,组织年龄较小的失学青年成立工读服务团,由团长江恒源率领去湖南沅陵浦市建校。其余500余人,成立江苏纺织工业委员会,冷御秋任主任委员,他通过实业界爱国人士刘靖基兄弟帮助,在武汉订购了铁本织布机1 20台,以及纺纱、浆纱、经纱等工具,与难民一起撤退到湖南常德漆家河镇,筹建江苏难民纺织工厂,青壮年难民担任织布、浆纱、经纱工作,老弱者担任纺纱及后勤工作,很快生产出布匹,并在市场上获得声誉。难民不仅能生产自救,同时也支持了抗战。1938年秋,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冷御秋也由武汉入川。中国的蚕丝业振业,对日本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江苏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就疯狂地进行破坏,几乎全部毁坏桑园和制种业。冷御秋在与儿子福田相聚得知此事后,极其愤慨地说:“国家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坎坷艰辛地开创了一点实业,虽然也能对国家有益,但终于是徒劳的。”职教社迁至重庆张家花园,借用巴蜀学校房屋,并在进园高坡空地上搭了一座竹楼,单身职工住在楼上,冷御秋一家住在楼下。青年人爱动爱吹还爱闹,冷御秋外貌严肃而寡言笑,但从未因此而训斥他们一句。当时吃粗糙而多砂的平价米,年轻人都难咽下,冷御秋和大家同甘共苦,从大食堂拿饭吃。重庆山城,出门就得跑坡,从办公室到食堂也要上行百步。职都社到观音岩七星岗马路上,得爬400多级石级,冷御秋和黄炎培不愿坐代步的滑竿(相当于轿子),而常撩着长袍联袂而上。1939年5月间,吴大琨代表上海“孤岛”的爱国人民去新四军慰劳而被国民党囚禁于江西上饶。消息传到重庆后,冷御秋、黄炎培、江恒源三老于1940年春一起去见蒋介石。冷御秋质问:“吴大琨是一位爱国青年,到新四军慰问,并不犯法,为何把他囚禁起来?”蒋介石一时被问得无言可答,沉默片刻道:“这事我不清楚,等我向第三战区询问此事后,如情况属实,一定放人。”第三战区特务机关原准备秘密处死吴大琨,此时便对蒋介石谎称:“只留下询问情况,并非囚禁。”因蒋介石查问后,便对吴大琨狱中生活适当加以照顾。皖南事变后,吴大琨改囚于上饶集中营,由于冷、黄、江三老等营救,到1942年11月,吴大琨被保释出来。一天,中华职教社的青年工作人员许亨朗,把几年来日益困惑的问题和个人打算向冷御秋求教:“为什么抗战几年,只见国土不断沦丧,而国共明合作暗分裂则日益加剧?贪官、污吏、特务、奸商坑瀣一气,欺压百姓发国难财,市面上物价上涨真是民不聊生,黑暗一片。但我听说老家皖南则尚未沦陷,六旬老母久不通信,我想回去看看。”冷御秋耐心地听完他天真的谈话以后,微笑着问:“看来你对抗战最后胜利已失去信心。”许亨朗点点头。“那么你觉得老家还是乐土?”“至少一时还不会受日本人蹂躏。”许亨朗心想安徽四面环山,又非战略要地。冷御秋很慈爱地抚着他肩说:“你是想家了,所以想得简单。你只身回去即使侥幸通过敌人封锁线,也逃不脱被抽壮丁、拉民夫的命运,即使万幸做了一个小职员,日子也不会好过。当然与老母隔绝几千里,无法侍奉是很难过的,战时家庭离散很普遍,我们想法内线通邮,你可常报平安,使老人得到安慰就是。”许亨听完感到温暖,取消返回老家的念头,但对以后生活道路究竟如何选择,还是有些迷惑。冷御秋也觉察到了,笑道:“职教社就是一个培训青年的好地方,虽然生活艰苦,但学习空气很浓,讲民心求进步,团结一致,争取抗日胜利,你是一个有为青年,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同样可为抗战作出一份贡献。你看,我的建议如何!”从此,许亨朗打消一切杂念,不逃避现实,在职教社工作到抗战到胜利。
  在重庆时,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曾几次到张家花园与冷御秋会晤。1941年12月,冷御秋、黄炎培、江恒源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地的前身“统一建国同志会”。不久冷御秋被选为中国主民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4年9月,冷御秋在国民参政会上,支持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他又和黄炎培等在《国讯》和《宪政月刊》上联名发表《民主与胜利献言》,向国民党要求民主,提出九项要求。冷御秋还在宪政月刊社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彻底改变国民党政府全套机构的主张,指出:“要使民主政治能够持久,最重要的是人民要有议论和身体和自由。”1945年1月,冷御秋与黄炎培等60余人联名发表《时局献言》,要求国民党与党派切实合作,挽救危局。2月,他又在宪政月刊座谈会上,要求国民党对结束训政提出具体办法,并使国共谈判公开进行。抗战胜利后,冷御秋和职教社的一部分领导人,参与创建民主建国会,冷御秋被推选常务监事,黄炎培、杨卫玉、孙起孟被推为常务理事。6月1日,冷御秋与褚辅成、傅斯年、王云五应蒋介石之邀,至蒋官邸赴餐会。餐前,冷御秋代表大家提议道:“委员长,我们同人商定致电延安,促成继续商谈同共合作问题,可否?”蒋介石点头表示:“无成见,当照办。”当日,冷御秋等七名参政员致电毛泽东、周恩来。
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先生惠鉴:
 团结问题之政治解决,久为国人所渴望。自商谈停顿,参政会同人深为焦点。目前经辅成等一度集商,一致希望继续商谈。先请王若飞先生电闻,计达左右,现同人鉴于国际国内一般情形,唯有从速完成团结,俾能抗战胜利早临,即夫国新基,实奠于此。敬掏公意,伫侯明教。

               褚辅成 黄炎培 冷遹 王云五 
                傅斯年 左舜生 章伯钧

  不久,毛泽东、周恩来电邀他们在延安商谈。

褚慧僧、黄任之、冷御秋、王云五、傅孟真、左舜生、章伯钧诸先生鉴:
 来电敬悉。诸先生团结为怀,甚为钦佩。由于国民党当局拒绝党派会议、联合政府及任何初步之民主改革,并以定期召开一党包办之国民大会制造分裂,准备内战相威胁;业已造成并将进一步造成绝大的民族危机,言之实际痛惜。倘因人民渴望团结,诸公热心呼吁,促使当局醒悟,放弃一党专政,召开党派会议,商组联合政府,并立即实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则敝党无不乐于商谈。诸公惠临延安赐教,不胜欢迎之至,何日启程,乞先电示。扫榻以待,不尽欲言。
                            毛泽东 周恩来

  6月27日下午,冷御秋与黄炎培等7人就赴延安晋见蒋介石。蒋介石答:“余无成见,国社的事,只须于国有益,都可以商谈的,你们可去延安。”7月1日,冷御秋与褚辅成、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6人乘飞机到达延安机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林伯渠、秦邦宪、叶剑英、李富春、邓颖超、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杨尚昆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
  7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褚辅成等六参政员抵延》一文,女作家陈学昭、丁玲、新四军军长陈毅先后看望冷御秋。下午,冷御秋等6人到杨家岭拜访毛泽东。晚上,中共中央设宴招待冷御秋等6人。宴会后,冷御秋一行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参加延安人民教育会召开的欢迎会。次日,冷御秋参观延安光华农场。晚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来到招待所回访冷御秋一行,并赠送延安毛毯一条。双方商定两点:①国民大会停止召开;②从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日午,冷御秋一行再访毛泽东,第三次商谈。晚间,八路军司令部设宴招待冷御秋等6人,朱德、周恩来出席观看平剧《三打祝家庄》。7月5日,冷御秋一行结束延安访问,飞返重庆。7月7日,冷御秋等6人晋见蒋介石,讲述去延安商谈结果。7月14日,当国民党准备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时,冷御秋等3人发表《关于不参加国民大会问题讨论的书面声明》,支持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7月23日,蒋介石又邀餐冷御秋等延安的5人(章伯均未邀)。蒋介石问:“延安怎么样呵?”冷御秋说:“延安人民看上去都勤劳朴素,体格健康,那里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没看见一警察,一个游民。”其他几人都略述所见所闻,发表与冷御秋相同看法。蒋介石有点不耐烦,打断道:“对国共谈判,冷公有何看法么?”冷御秋笑道:“我早就表明过了,国共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快结束分裂纷争,坐下来和谈。”蒋介石“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8月28日,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冷御秋到九龙坡机场欢迎。毛泽东与冷御秋握手时笑道:“我们又见面了,有人说我们不敢到重庆来,这不是来了么!”8月30日,毛泽东借张治中家约谈,冷御秋应邀出席。9月5日,冷御秋等赴延安的6人,借中央研究院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吃饭。席间,毛泽东向冷御秋等6人敬酒道:“诸公团结为怀,甚为钦佩。我向大家敬酒一杯,表示谢意。”冷御秋等为毛泽东不凡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所折服。
                 
                 
  七、复员返乡                  
  1945年10月,冷御秋由重庆回到镇江,任镇江善后救济委员会主任。
  不久行政院公布了冷御秋为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1946年,国民党募集兵源,特在镇江设立一个师管区,师管区司令到职后,设宴邀请省政府主席、各厅厅长和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人。席间主人除巡酒寒喧外,并请对征兵事多赐帮助。大家都保持沉默,未接口。席后到旁边小间吃菜时,该司令又进一步提起此事。这时冷御秋实在压不住了,即正色道:“江苏百姓在抗战中受惨痛灾难,今又继续内战,更增加人民苦难,农民为逃避兵役有的自残肢体,惨况灾难毕举,我们能忍心再加重他们的灾难吗?”冷御秋声色愈厉,使得该司令只好说:“这是上面的安排,我们慢慢再谈。”大家不欢而散。路上冷御秋对建设厅长董赞尧说:“真是胡闹,这样抓来的兵,他们能愿意打仗吗?真把百姓害苦了,他说是上面安排,就让他多向上面反映好了。”冷御秋倡议将四摆渡、高资、桥头四个蚕种场合并称为“四益农产育种场”,属股份制有限公司性质,冷御秋出任董事长。四益农场取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密切合作,发展迅速,设有四个部、九个场,共垦荒3000余亩,每年可供饲养蚁蚕6000克,可制改良蚕种12万张,冷御秋又不遗余力地使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镇江县立师范复学,并在镇江东乡儒里镇筹建“建东中学”。冷御秋对苏北解放区的同胞很关心,1946年初,国共双方谈判,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就地停火,对峙在苏北高邮一线。3月,冷御秋以考察战时运河被敌破坏情况名义,去高邮访问,与粟裕将军会谈治理运河水患,给解放区带去大量吃穿用物资,对此延安《解放日报》以《冷遹先生抵高邮,赞扬我运河水利工程》为题作了报道。丹徒县立小学校长王骧为复建抗战中被日寇炸毁的一排九间教室平房,去请示冷御秋帮助。这时,冷御秋是省参议会长并分管驻镇江的联合国苏宁救济分会署,掌握一大批救济物资,支持恢复地方教育也在救济范围。王骧写了一纸呈文,去谒见时,接待室的长椅上已坐满了人,等传呼进办公室后,坐在书案后长椅上的冷御秋朝王骧微微颔首,叫他坐在对面,倾听面诉,然后点了点头,在申请书上批道:“请发救济面粉五百袋。”盖名字章后说:“你到救济分署办手续。”即将手一抬,示意退出,继续接待别人。王骧幸亏有这一批面粉,并筹款向上海校董会争取到现款,迅速修建成九间新教室。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蒋介石被迫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请教师冷御秋出任代表,赴北平参加国共和谈。他婉言谢绝,对友人说:“局势不行了,何必留痕迹。”冷御秋在侄女家经月不出门,直至解放。
八、水利建设
                 
  1949年9月,冷御秋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去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以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兼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委员兼江苏省主任委员等职。1959年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下设水利部,任命冷御秋为部长,刘宠光和钱正英为副部长,冷御秋已逾花甲,而钱正英尚不足“而立”。此时华东水利部任务十分繁重,水利工程长期失修,江湖海堤多处溃决。
  1950年7月,淮河又发生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防洪抢险极为紧张,为及时与上级和省里传递信息,水利部每天一次快报,当晚搞好,次日一早送冷御秋批发,历时三个月。冷御秋十分负责,每次都仔细检阅,亲自修改,常说:“这些材料很重要,要反映反映。”后来此种简报受到中央水利部的嘉奖。在长江防洪中,华东规定只对沿江干堤和主要圩给予补贴。一次江苏扬中县来电要求补助加固圩,经办同志认为圩在江中岛屿,拟不予补助。但冷御秋指出:“扬中四面环江,扬中县城即在岛上,面积大,农田多,一旦破圩,将灭顶之灾,应考虑补助。”1950年11月,中央决定开展治淮工作,毛泽东亲笔提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安成立工程部。冷御秋冒大暑到苏北,跑长途、走工地,视察导淮工作,回程上海时,从扬州渡江,便顺道到老友陆波处休息谈话,喜形于色:“苏北导淮工程场面看了真教人兴奋,苏北人从此摆脱水难灾难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4-20 09:03 , Processed in 0.0389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