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2812|回复: 0

清循吏之冠 进士冷鼎亨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14-4-29 2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循吏之冠·进士冷鼎亨(1822~1885)字镇雒,又字淑铭,号罗南,招远冷家庄子村人。幼年聪慧嗜书,为邑之才子,弱冠即工诗文。道光25年(1845)知府诸镇(24年任)主持修辑的《蓬山童试录》一书中,载有冷鼎亨道光年间参加登州童试的文章“季文子三思”、“而肉败至不肉宿”两篇(属八股文),诸镇评其文曰“思憬而深,以咀而远”,“大气包举,而穿指处自毫无遗漏,屡思藻密”。冷鼎亨有气节,尤喜读经史之书。有一次他读《后汉书·杨震传》,当读到杨震暮夜却金一段时,拍案而起曰:“大丈夫为民父母,当如此。”他于咸丰5年(1855)中举人,同治4年(1865)第3甲第141名进士,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同治10年授江西瑞昌县知县,后历江西彭泽县、新建县、鄱阳县知县,福建德化县知县,浙江新昌县知县。光绪10年(1884),升南昌府同知。冷鼎亨诰授至中议大夫,卒后晋赠荣禄大夫。据《冷氏族谱》载:冷鼎亨还任过江西省闱同考官,同治6年充任江南省闱同考官。《清史稿》、《清史列传》均有“冷鼎亨”传。著有《凤翽山房文集》,还有《罗山记》,此文稿曾保存在班仙洞内。
清末吏治极端腐败,大小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化,大肆鱼肉人民。然而不可否认,也有少数地方官吏,他们出污泥而不染,为官清廉勤于政事,受到百姓的爱戴,冷鼎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被后人誉为“近代循吏之冠”。冷鼎亨中进士后,授江西瑞昌知县,从此走上仕途。瑞昌是江西省有名的贫瘠县,百姓争讼事件颇多,胥吏往往借机勒索钱财,乡民每每倾家荡产。同治10年,冷鼎亨到任后得悉情形,逮捕讼师及胥吏数人,绳之以法,从此胥吏遇讼事,不敢再索取钱物。以往县官赴任后,在衙内翻翻县志,向仆役探询一下全县情况就可以了,不必亲赴四乡访察。他却遍访境内乡村,每往一处,制一巨牌上写“严禁供张”四字,令仆人持于前,胥役各随车后。返回时,则令役居前,自己在后随之,未尝以杯勺之费累民。瑞昌人素强悍,常有抗粮事件发生,自冷鼎亨莅任再没有发生此事。期满将离任,百姓争具牍乞留,上官不允,万人聚衙门前垂泪相送,其得民心若此。
在德化知县任上,冷鼎亨政绩尤著。德化为九省通衢之地,有旗营兵(满人、蒙古人组成的军队)驻扎,每每仗势欺凌百姓。他入军中拜见将领,相约兵士在地方有所侵犯,必按法惩之。有一旗兵不知冷鼎亨厉害,闯入城内民宅勒索财物,他闻讯,令两健儿剥其脐眼,众兵闻之胆寒。从此境内肃然,民赖以安。德化临江处有一堤塘,为江险屏障,每遇长江洪水暴发,大水冲破大堤,泛滥成灾,前任县令耗费万两银子修筑也没成功。冷鼎亨到任,四个月工程即告竣,仅用公费四千两。又令民工在坝上植树以护堤根,民间遂以“冷公堤”命之。德化邻境瑞昌、黄梅的乡民,因争淤地芦洲累年相斗杀,官府不能处理,求助于冷鼎亨,冷鼎亨命乡绅建台于械斗之地,让官吏在此发誓决不殉私,三邑乡民皆悦服。而德化人尤乐道“冷公树”一事。原来德化白鹤乡叔侄俩争旧产,各执一端讼久不决。一日冷鼎亨微服访察,至此乡一颗大树下,向父老询其原本委曲,然后命随人引叔侄立大树下,就此谕之以理,叔侄终于悔悟如初叩拜以去,讼遂解,乡人感其德,呼为“冷公树”。莅任第二年境内大旱,出现蝗灾,冷鼎亨徒步烈日中,捕打弥日不倦,夜露宿野外,祷诸神保佑德化百姓。第二天,大雨骤下旱情减轻,蝗虫也皆死。二年后,邻县又发生蝗灾,而德化却平安无事,乡民都认为是冷鼎亨品德感化老天所致。
冷鼎亨任新昌知县时,县内惯例,凡投税者必须先以赀购签,始能缴纳。他却在堂下签椟,听任乡民自执签投税,并刻石严禁购签,从此堵绝了税官从中牟利的途径。冷鼎亨善断案,久为民间传颂。他到任时,正值新昌发生一件盗窃案,犯人屡承屡翻,但却赃据确凿。察细识微的冷鼎亨决定亲自审讯,见原告长得五大三粗,而被告却矮而瘦小,喝问再三,原告坚持人证物证俱在,他取赃衣反复查看,呼原告至堂前,指一马褂问:“这是你的衣服?”原告回答:“是的。”冷鼎亨即令其穿在身上,见马褂又短又小,又呼被告至堂前试穿,却非常称体,被告突然大哭说:“今日见青天了,这本来就是我的衣服!”原来是新昌盗案层出,捕役一无所获,遂抓一人顶差,强迫承认,又嘱失盗者强认赃物。最后,原告把原委细细吐出,冷鼎亨大笑,案遂白。
彭泽县位于三省交界且临大江,一向是强盗出没频繁的地方,奇怪的是报案者却稀少。一次某老儒以家窃案报上,冷鼎亨问其情形,诧异说:“此盗案也,何曰家窃乎?”老儒哭泣道:“前任县令多讳盗,以盗案报者皆受惩罚,故相互告戒勿以盗案呈上。今公爱吾民如此,怎么能忍心连累您呢?”冷鼎亨令易其词,捕获盗首杖杀之,其党徒相率逃走,相约勿再犯彭泽境。当时鸦片走私猖獗,彭泽乃水陆交通枢纽,吸鸦片者颇多,很多人为此家破人亡。冷鼎亨设“禁鸦片会”,规定贩鸦片者一经逮住,即行正法。吸鸦片者,限期戒绝。戒烟成功者,发给银两作为谋生本钱。戒而再嗜者,终身监禁。由于赏罚严明,一年后,境内面貌为之一变。司院考察州县官吏政绩,冷鼎亨拔第一。
新建县为省城所在地,官此县者大都昕夕奔走,希望博取上官欢欣,无暇顾及民讼,每遇狱讼付委诸员草草了事。冷鼎亨任新建县知县时,立即请求上官屏绝应酬,亲自听断狱讼,百姓奔走相告:“冷知县,吾民父母也”。一时新建县“讼狱既清,益严保甲,奸民无所容隐。邻县有大盗,助获之而散其党”,省城歌升平。冷鼎亨见此地为省衙所在地,却教育冷落,书院颓废,非常痛心,就设法筹借资金兴办教育。一天,他设酒会招待全县乡绅。席间,冷鼎亨申明原委,要求绅士捐资办学,结果得银七千两,增建书院延名士教读,士林戴德,祀之讲堂。
鄱阳为滨湖大邑素称难治,上吏命冷鼎亨调补,他来到鄱阳未及下车,蛟水大作,淹没田禾民舍,他急驰前往,不等上报就先拨官廪赈济饥民。以前,赈者只按粮册,胥吏借机克扣,从中牟利,冷鼎亨独印赈票,根据受灾情节,亲自填写散给,胥吏无机可乘。灾后又申请巨款筑长堤,招收饥民施工,既兴修了水利工程,又解决了饥民吃饭问题。第二年,这里又遭水灾,他朝夕赤脚立炎天湿地中,栉风沐雨近十个月,湿疫遍体。一次,他于暴雨中乘小船巡视险情,突遇暴风犹行骇浪间,风折桅杆几乎丧命,返署后虽至深夜,脱掉湿衣,听断不休,其艰苦若此。鄱阳风俗好斗,冷鼎亨曰:“化民有本,不教而逐杀之,非义也。”乃取《孝经》用浅显道理解释《圣谕》,印行广发全县,妇孺闻之遂从教化。他在鄱阳三年,境内再没发生争斗事件。冷鼎亨尤擅长办理教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者纷纷涌入中国,他们强筑教堂,霸占田产,包揽诉讼,奸淫妇女,收集情报,无恶不作。外国传教士与中国人民的矛盾非常尖锐,农民烧教堂杀教士的教案时有发生。许多地方官在处理教案时,往往慑于列强淫威,袒护教士,杀害自己的同胞。而冷鼎亨在审理教案过程中,不仰洋人鼻息,秉公处理以理服人,尤能持平。他在任瑞昌、德化、新建知县时,常有百姓不堪教士欺凌投诉者,也有人想借机聚众烧毁教堂杀教士,终因怕连累好官而停止,可见冷鼎亨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冷鼎亨任父母官十五年,任职三省六县一府,所至以身率下,吏胥几乎无以为生,公务之余则“筑塘堤,兴水利,建津渡,设义学义仓,育婴诸政,无不捐廉俸以为倡导,尤留意教育,增修书院,加益膏火(灯火费),亲督课讲,日以文章气节相励”。平日食无兼味,公服外无玩具新衣,夫人及子女衣履皆自缝制。购食物严禁官价,亲自到集市买于小贩。他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也得到了一些名公巨卿的叹服。兵部尚书彭玉麟(同治初任侍郎,光绪9~14年任尚书)巡阅长江水师,曾经寄书江西巡抚云:“某所至三江五湖数千里,未见坚刚耐苦如冷知县者也。”历任江西巡抚刘坤一(同治4~13年任)、李文敏(光绪7、8年任)等,皆以贤能荐于朝。光绪9年(1883)冷鼎亨举卓异,10年擢南昌府同知。巡抚潘霨(光绪8~10年任)遵保人才,疏荐云:“鼎亨老成达练悃愊无华,实惠及民循声远播”,称赞他为“近代循吏之冠”。朝廷闻奏,命军机处存记准备重用。令人惋惜的是,光绪11年九月冷鼎亨赴京觐见后,乞假修墓,因病卒于家乡。29年,国史馆奉旨为冷鼎亨立传。他的墓碑今尚残存,碑上“(皇)清诰授中议大夫晋赠荣禄大夫冷公字镇雒暨德配张太夫人之墓”文字,历历在目,碑阴墓表文字多数剥蚀严重无法辨认,极为可惜。
又,冷鼎亨中举人至中进士前后,世居莱州府掖县的赵尔巽与弟赵尔丰等,曾相继拜冷鼎亨为师。赵尔巽兄弟,满族正蓝旗人,祖籍奉天(今辽宁)铁岭,其祖父赵达镛道光24年(1844)任莱州知府,遂全家移居掖县城。这时,赵尔巽父亲也在莱州为官,当年赵尔巽出生。冷鼎亨比赵尔巽大22岁,是当时闻名登莱的才子。赵尔巽拜冷鼎亨为师后,不几年学业大进,同治13年(1874)中进士,因他出身满族,进入仕途后飞黄腾达。后来身居高官的赵尔巽、赵尔丰兄弟,不忘师傅之恩,对冷鼎亨子孙辈关照有加。清政府废除科举后,派遣留学生出国,冷鼎亨孙子冷永贞、冷国贞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光绪34年(1908)至宣统3年(1911),赵尔巽、赵尔丰兄弟相继任四川总督(宣统3年四月前赵尔巽任,四月后赵尔丰任),其间,冷鼎亨次子贡生冷利南出任四川机器局(即“四川兵工厂”)会办,孙子冷家骥出任四川管理稻城委员候选同知,宣统3年任稻城县首任知县;宣统3年四月,赵尔巽擢东三省总督,辛亥革命后又任奉天省都督,其时冷鼎亨孙子冷德贞、冷永贞均在赵尔巽幕府供事。至今冷氏族人犹言:冷鼎亨子孙得到赵尔巽兄弟们“拉帮”,赵尔巽为其师母冷鼎亨太太所书12条屏巨幅祝寿长联,今犹珍藏于冷氏族人家中。冷鼎亨长子冷利仁卒后十八年,身为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其撰写之墓表,现仍树在冷利仁墓前,墓表中有“尔巽少从南昌公(指冷鼎亨任南昌府同知),循循善诱,多所资益,……幼受庭训,先器识,后文艺”之语,这是研究冷氏家族历史和赵尔巽师从冷鼎亨的重要证据。由此可见,赵、冷两家世交频繁,情谊确非一般,尽管冷鼎亨所任职之地的县、府志中,除瑞昌县外,皆未查出有关他任职的记载,但民国时任清史馆馆长的赵尔巽,在《清史稿》、《清史列传》中所撰写的“冷鼎亨”传记,却十分详尽得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22:03 , Processed in 0.0271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