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2905|回复: 0

唐代丹徒东乡冷姓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40

回帖

7358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358
发表于 2018-3-27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冻冰 于 2018-3-27 17:39 编辑

唐代丹徒东乡姓氏一瞥——《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解读


《唐魏法师碑》碑阴

《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收录的葛村村民

文/图  邱隆洪

《唐魏法师碑》,全称《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是江苏境内为数不多、保存较完好的初唐碑刻之一,原立于大港华阳观(北宋徽宗时由仁静观改名),现位于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第一展室。此碑阴阳两面皆刻有文字,碑阳正文,叙述了魏法师生平事迹,是一份重要的道教历史文献,碑文同时蕴含了唐初润州(治所在今镇江)大量的自然、社会信息,对研究镇江地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碑阴刻“门人男女弟子及舍施檀越等”人名,达数百人之多,是研究唐代姓氏分布、唐人取名习俗的一件珍贵实物史料。

《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包含了唐代丹徒东乡数以百计的村民,以及众多出自丹徒东乡的文武官吏,这些姓名大体反映了唐代丹徒东乡的姓氏分布,为研究镇江姓氏渊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碑文还记载了唐代丹徒东乡若干古村名称,对研究镇江地名变迁也有所帮助。

《唐魏法师碑》碑阴记载丹徒近300人

《唐魏法师碑》碑阴刻“门人男女弟子及舍施檀越等”人名,“檀越”,梵语,即施主。题名共分十七列,加上两边另行小字,总计为540多人,其中不少姓名已漫漶难辨,好在有存世的早期拓片可供参考。题名第一列至第八列,为魏法师近亲故旧及男女弟子;第九列主要为文武官吏,内中夹杂弟子、女官(即女道士)数名;第十列至第十七列为仁静观附近村民信众,内中也夹杂数名僧人、女弟子,另有3人有勋官官阶“上柱国”,却没有排在第九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镌刻文武官吏姓名时遗漏,“上柱国”为并不起眼的勋官,大致相当于“战斗英雄”,偶有遗漏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第十列至第十七列收录了仁静观附近的润州丹徒(今镇江)东乡9个村庄村民信众213人。第九列文武官吏53人,笔者注意到,这些文武官吏的名字与后面村民人名具有高度关联性。先以魏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孝礼”、“魏孝传”,第十五列村民中有“魏孝端”、“魏孝裕”、“魏孝表”、“魏孝宝”、“魏孝辩”、“魏孝登”、“魏孝轨”;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德文”、“魏德显”、“魏德礼”,第十五列村民中有“魏德贤”。次以田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田伯达”,第十五列村民中有“田伯开”。再以生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生仕贵”,第十列村民中有“生仕诠”、“生仕信”……其他一些姓氏前后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关联。据此我们基本可以推定,第九列文武官吏与后面几列的村民一样,籍贯同为润州丹徒(今镇江)。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官阶差不多的文武官吏,题名却分列两处(题名第一列中也有文武官吏),中间还相隔数列。

另外,两旁另行小字中籍贯不明的13人,部分姓名与第十列至第十七列村民姓名也存在一定关联性,这13人应为后补的村民姓名,刻碑的石匠满通为本地村民的可能性较大。

《唐魏法师碑》碑阴记载丹徒东乡54个姓氏

《唐魏法师碑》碑阴记录的村民姓名来自马墅村、唐村、东武村、桑村、葛村、义宁村、北乐村、涧壁村、禹山村等9个唐代丹徒古村,大致位于今天镇江东郊的象山、谏壁、丁岗、大港一带。经查《江苏省丹徒县地名录》,马墅村、唐村、桑村、葛村4个村名尚存。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马墅村位于镇江新区大港街道,唐村、桑村、葛村并在镇江新区丁岗镇;涧壁村在京口区谏壁街道,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谏壁又作涧壁;禹山村当在京口区象山街道,象山街道今尚有大禹山;东武村、义宁村、北乐村位置不详,待考。

《唐魏法师碑》碑阴收录润州丹徒东乡文武官吏、村民信众将近300人,这些人名中可辨识的姓氏有卜、陈、戴、杜、樊、范、高、葛、龚、桂、何、胡、华、黄、皇、霍、纪、贾、孔、来、冷、李、柳、刘、马、满、倪、彭、钱、任、桑、生、孙、檀、唐、田、王、魏、武、夏、夏侯、萧、解、许、徐、严、颜、殷、与、查、张、周、朱、邹等54个,意味着这些姓氏在镇江地区生活的时间至迟可以上溯到唐代。与许多镇江家谱追根溯源只能到宋代甚至更晚相比,《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对这些姓氏的记载早了一两百年乃至数百年。以殷姓为例,现存镇江殷氏族谱以殷秩为南渡始祖,殷秩,字秉常,世居泰州,宋建炎三年(1129年)护驾高宗赵构南迁,后因病乞休,落户润东大港镇。对照《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义宁村殷姓村民达15人之多,北乐村也有殷姓分布。义宁村的15名殷姓村民,显然不可能只属于一两个家庭,家谱记载殷秩落户大港的时间为宋隆兴二年(1164年),距离《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的时间将近五百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早在殷秩落户大港的四百多年前,殷姓在丹徒东乡义宁村就已形成家族式分布。再以冷姓为例,据现存家谱,镇江冷姓主要有两支,一支奉冷臻为始迁祖,冷臻,字元福,号雪崖,谱称唐大历才子冷朝阳五世孙,五代时避乱迁居丹阳,冷臻九世孙冷泰明迁华山,十四世孙冷集韵迁镇江城内登云坊,其后子孙分迁于润东仁济沙、尹沙等地;另外一支冷姓则为明初自江西筠州(今江西高安市)迁丹徒镇。对照《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唐村、东武村、桑村、葛村、义宁村均有冷姓分布,这就意味着,早在唐代,丹徒东乡一带就有冷姓大面积分布,比家谱所载要早很多。

《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记载的有些姓氏今天在镇江已找不到,如与姓;有的姓氏在镇江已不多见,如皇、生、檀、夏侯等姓。《唐魏法师碑》碑阴记录的文武官吏和村民姓名,反映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朱季妹、殷小妹、夏侯妹、倪妹儿、高叶儿、桑冰儿、胡敬娘、冷要娘、王端娘……这些女人味十足的名字,其实都是男人的名字,其中朱季妹、殷小妹还是一介武夫,朱季妹为从五品勋官骑都尉,殷小妹为从七品勋官武都尉,另有“里正”范娘子,也很有可能系男名。只有“高娘子”、“冷五娘”这两个名字为女名,碑文特别注明一个为“女人”,一个为村民朱建之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取女名的现象?笔者不敢妄断,祁盼专家详解。

历史文化名村葛村或因葛姓得名

《唐魏法师碑》碑阴记录的唐代丹徒东乡古村名,对研究镇江地名来源、历史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今年年初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葛村为例,《丹徒县志》记载葛村的得名是这样的:南宋初,葛村解姓始祖解寿辉从山东省滋阳县(今兖州市)葛村迁来镇江城东一个名叫蓝野的地方,将这个地方更名为葛村,以示不忘故土。许多地方史志、文史论著也都沿用了这一说法,对照《唐魏法师碑》碑阴释文,这一说法似乎值得商榷。

《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第十三列,清清楚楚地刻着“葛村”这个地名,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早在唐代,丹徒东乡就有“葛村”。而且,《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收录的葛村村民中,有“葛仕侃”、“葛仕荣”、“葛仕恭”3个葛姓人名(见右上图),因此“葛村”以村民姓葛得名的可能性比较大,似乎应该不是移民地名。《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收录了10名葛村村民,包括葛、霍、冷、桂、陈、贾等姓。经咨询当地人士,现在的葛村村民绝大部分姓解,只有极少数村民为张、龚、王、夏、朱、刘、魏等姓,至于葛姓则已绝迹,由此可见,1000多年后,葛村村民姓氏已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顺便提一句,《唐魏法师碑》碑阴题名第九列文武官吏中有“守润州谁山戍主解建威”,“谁山”音近圌山,当为音转之名,即今镇江新区圌山,意味着早在唐代今镇江东郊就有解姓居住。那么,这个“解建威”是不是来自山东滋阳县葛村?是不是同属今天葛村解氏一族?因缺少资料佐证,笔者不好妄下结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21:07 , Processed in 0.0311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