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9782|回复: 0

河南光山县冷姓的故事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40

回帖

7358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358
发表于 2023-1-4 15:3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你来到美丽的五岳湖,站在五岳大坝上,正眼向下看到远处的第一个村庄,便是南向店乡长冲村最大的村民组——冷畈。

一、冷畈的来历
冷畈,湾向坐东北向西南,湾前湾后均为良田平畈,故称之为“畈”。随着冷氏家族的繁衍昌盛,冷氏七世至八世祖的先辈们很有眼光,在冷畈南边三公里处的小双楼购买一处庄园,起名“冷洼”。冷氏家族九世祖大约于公元1837年前后,在离湾西边十多华里的五岳之中,又选购一块“蟒舌吐针”之地,购地契约规定:下起窑基,上至耸包为界(据说契约原稿还藏于村中 ),为了与“东山”呼应,人们把此山地称之为“西山”。选购的庄园冷洼和西山现在部分旧址已经被五岳水库淹没,成为库区。每年正月十五和清明节,冷氏家人们仍然派人去送灯和扫墓祭祖。
东南方有丘陵山地绵延不断,静立于村东北的半月形小土山,面向五岳湖,与村庄相拥,古时冷氏家人去世后均葬于此山,湾里家人们常称之为“东山”。

冷畈,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是个典型的水围孜类型村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有朝向开户的家门。据老人家讲,在全国解放之前,由于有各种帮派、土匪、地痞、流氓、帮会(如黄绫会、白绫会、红枪会)等等,他们拉帮结派拉杆子,或兵或匪,或匪或农,匪盗猖獗,祸害百姓。为了防御土匪进入湾里,家人们便在湾的四周挖有四口大塘团团包围着,用以抵御土匪的侵入。只在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各留下一条出口,称之为东门和西门。在东西门口各建筑有个非常坚固的三层炮楼,安放有瞭望台和火炮。全国解放后,社会平安,才又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开筑出四个出入口供人们出行。随着冷氏人口的不断繁衍增加,部分家人迁搬到附近的陈湾、栗树洼等湾安家定居,1973~1975年间,在湾东南的长山岭规划建设了如今的冷畈新村。

考证冷畈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冷氏先祖冷伯盛由湖北省大悟县冷家大苑迁到此地落户,繁衍后世,当时起名“冷家畈”。全国解放后,随着土地公有制的建立和生产队的成立,人们才把“冷家畈”简称之为“冷畈”。时至今日,冷畈共居住125户,共589人(包括陈塆、栗树洼冷姓),全部均为冷氏后裔。如今这支系冷氏家族除了主要分布于河南光山外,已经扩展到安徽广德、江西德安、南京江宁等地,总人口已经发展到1000多人。

二、“十七双草鞋下江南”的故事

冷氏先辈们曾经因生活所迫,为了生计,单独或携带家眷南下,俗称“下江南或跑江南”。“江南”泛指长江之南,主要是指苏南皖南(广德、长兴一带),这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太平天国战乱后,广德及周边地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同治六年(1867),光山又时值大旱,为谋生计,先祖们携全家老小从河南光山老家千里迢迢“下江南”。民间普遍讹言,下江南可“种无主良田,住无主美屋”。

从同治元年至民国元年(1862~1912)共50年,正常情况下应该经历两至三代人,正是冷氏宗族第九世、第十世和第十一世,即为炳字辈、向字辈和映字辈。冷畈老家《冷氏家谱》上记载,向字辈去向不明或失考最多,共39人,这个时代正是清末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战乱四起,瘟疫泛滥,亦正是“下江南”最鼎盛的时间。

在这次移民大军中,冷氏家族的九世祖冷宗盛,在老家冷家畈手工编织了十七双草鞋,携带两个儿子冷向元、冷向清及家眷,忍饥挨饿,日夜兼程,奔赴江南,穿破用完了十七双草鞋,恰好来到了广德北乡凌家庄,安家置眷,垦耕置业,繁衍定居。后来又有先祖从老家迁徙定居于此地,至今共繁衍后裔近两百人。

三、寻根梦圆

“我们姓冷,来自南京江宁”。“可是,我是谁?谁又是我们?我们的根在哪里?……”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许多年,许多次,几代人,几多梦,一直在苦苦地追寻着……

2021年清明节前夕,一个把“冷冷冷冷”作为网名昵称,可想主人寻根问祖之心,多么急切、多么真诚,更难能可贵的是,“冷冷冷冷”竞然是一个年仅26岁的冷文慧姑娘,在她的 努力下,终于联系上了失散150多年的老家——冷家畈的亲人。怀揣着先辈们当年“下江南”时从老家携带的神主牌,沿着当年先辈们徒步逃难“南下”的足迹,文慧姑娘与她父母及叔婶一行五人,自驾车开启了“北上”寻根之旅……

经过三天翻阅家谱,上坟山查看墓碑,比照寻根终于弄清楚,南京江宁冷氏始祖也是当时“下江南”大军之一,只是他们并没有走到更远的广德一带,或者是走到江宁发现有比老家更好的田地耕种,便停下来栖息定居。从先祖带到南京江宁的炳喧之神主牌来看,炳喧及孺之生卒年月均清楚明白,最大可能说明是其下一代向字辈带着“下江南”来到江宁的。

在南京江宁冷氏家族最早的墓碑只有冷映朝之碑,并没有找到向字辈的碑。这次寻根之旅在西山冷松之墓碑上,看到冷松有四子:炳暄、炳熺、炳昭、炳煜。其中,炳暄之长子向昊在墓碑上有,次子向昇由于出生较晚,碑上没有,祌位轴子上有。因此可以肯定的是: 下江南的是映朝之父向昊,且向昊葬地肯定不在老家坟山,要么葬在江宁没有竖碑或碑丢了没有发现;要么向昊也一同南下到了广德,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映朝离开了广德,来到了南京江宁定居。

斗转星移,远离河南光山南向店冷家畈老家的移民游子们,已经南下了一百多年,但是他们的后人代代相传,念念不忘冷家畈是他们的梦里老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离乡游子寻根梦圆!

近年来,在南向店乡党委政府和长冲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冷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位于村口的文化石“冷家畈”格外醒目,村头广场上的石雕凉亭和石桌石凳等,复古中式自成一派,成为人们纳凉、休闲、避雨之胜地,更是冷畈一道亮眼的风景。今后,冷畈的父老乡亲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同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奋斗,共同把冷畈建设的更加漂亮,更加美好!中华民族梦,冷门奋争先。

▼下图为本文作者(光山县南向店乡冷氏十三代世孙冷春新记于壬寅年)回老家挖掘历史故事,走村入户调研时的情景。

作者/冷春新 摄影/梅曙贤
推荐阅读

进传统村落,看传统大戏,品传统美食!光山这里“我们一起过中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15:46 , Processed in 0.0300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