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4|回复: 0

“新疆雷锋”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

[复制链接]

77

主题

2

回帖

7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30
发表于 2016-3-18 2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火中凤凰,在烈焰中涅槃,然后从灰烬里华丽转身;他是纯洁的和田玉仔料,历经千万年水磨石砺,集仁、义、智、勇、洁五德于一体。
  火凤凰
  亚心网讯(赵雪勤)机翼下,夏季的和田映入眼帘:山峦重叠,雪峰险峻,绿洲和沙漠相互抵触,又相互依存,那条盛产羊脂玉的玉龙喀什河分明是一条巨龙,蜿蜒在昆仑山的怀抱。
  和田市是我们此行采访的目的地。我们追踪采访的是被誉为“新疆雷锋”的和田市残疾人工贸发展中心董事长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在22年的岁月里,他先后救了60多个人,而投入慈善的资金也有上百万元。
  尽管我们已经对阿不力孜“马拉松”般没有终点的救人、行善的“历史”脉络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我们仍然想对他生命中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进行现场还原,仍然想探寻情感的轨迹和心灵的经纬……
  浴火重生
  和田地区杜瓦煤矿坐落在大山的褶皱里。那里是阿不力孜今生今世最难忘记的地方,许多与父亲与解放军有关的记忆,依然清晰地镌刻在阿不力孜的灵魂深处。
  阿不力孜的父亲曾在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工作,上世纪60年代,调到和田地区杜瓦煤矿担任技术员。当时,矿上几乎没有像样的设备,运煤全靠人工从井下背上来。
  阿不力孜的父亲便将六道湾煤矿的生产工艺在杜瓦煤矿复制革新,不但提高了煤炭产量,而且减轻了矿工的劳动强度,工人们很佩服这个大城市来的技术员。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买买提技术员一次又一次下井救人的英雄壮举。
  阿不力孜8岁那年,父亲下井救人时,被突然塌方的煤块砸中,小腿粉碎性骨折,医生准备截肢,父亲坚决不干。当时父亲的小腿已经感染,他自己还咬牙挤出脓血,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治疗,最终保住了小腿,可从此走路就瘸了。
  还有一次,父亲下井救人时,左手被砸伤,血肉模糊。经过治疗后,三根手指落下残疾。
  年轻的阿不力孜曾经问父亲,为什么非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救人。父亲说,救一个人就是救一家子人啊。
  阿不力孜一生最敬佩的人是父亲。他敬佩父亲的勇敢,敬佩父亲的乐善好施,敬佩父亲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父亲做得一手好菜都让他惊奇。周围工友邻居谁家有困难了,父亲二话不说就去帮,发了工资经常接济他人。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亲的面孔和背影,在他脑子里成了一尊雕像。
  在阿不力孜的记忆里:解放军叔叔千辛万苦开出了通往山外的路,解放军叔叔的拉煤车经常来到杜瓦煤矿,解放军叔叔们喜欢上了长得跟洋娃娃一样的阿不力孜。解放军叔叔从和田带来的礼物,让阿不力孜在小伙伴中间头昂得高高的。说不清有多少次,他坐着拉煤的军车到军营,看队列训练,看红旗飘飘;晚上枕着解放军叔叔的胳膊进入梦乡,早上听着嘹亮的军号声醒来。那是一个比家还要舒服的地方,那是一种比亲情还要明媚的依恋。
  在那个物质稀缺的年代,只上了三年学的阿不力孜像野鸽子一样生长,13岁就跟杜瓦煤矿车队的师傅们黏在一起,15岁那年,他正儿八经地进入车队做了修理工,16岁考取驾照,跟着师傅跑长途。
  17岁那年,他第一次偶然的与危险相遇,他像父亲一样,冲进火海,从中巴车里救出11条鲜活的生命,自己全身烧伤面积达80%。如果不是父亲到处筹钱,如果不是医生的抢救和亲人不弃不离的照顾,世上也许早就没有他这个人了。
  当时,阿不力孜被送到墨玉县人民医院,父亲看见烧得黑糊糊的儿子,老泪纵横地哭喊:“我漂亮的儿了那里去了?”
  医生下了病危通知,让他父亲有个思想准备。三天三夜后,阿不力孜才悠悠醒来。父亲跪在阿不力孜床边哭着说:“救人为什么不护好自己。”阿不力孜说:“就是冲进去把人救了,啥都没想。”
  医生欲截去阿不力孜的两只胳膊,父亲说啥也不愿意,一再跟医生说,一定要保住娃娃的胳膊。阿不力孜的两只胳膊只能悬挂在半空,不能挨床。
  阿不力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年少,我一点也不坚强,每天都会疼得睡不成觉,就是睡着了也会疼得哭醒,边哭边喊,让我快点死吧,快点死!医生和护士时常鼓励我,并竖起大拇指夸我是真正的儿子娃娃。”
  那是生命凤凰涅槃般的一次淬火。躺在床上3个多月,阿不力孜觉得自己死过,在火里在梦里彻底地死过一次,他觉得自己像一只大鸟一样从烈焰中腾空而起,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灵活自如地握住方向盘……
  阿不力孜向记者讲述,当他从那种比死还要绝望的深渊里一点一点地站起来,当死亡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他又重新进入生命的轨道,当死过痛过哭过之后,他对活着有了新的想法。他说:“既然嘴巴还能呼吸,既然心脏还在跳动,那就好好地活着,活得像解放军那样挺直腰杆,活得像父亲那样多做好事。”
  阿不力孜是一个多情、善感,常含热泪的人。每每提起意外去世的父亲,每每说到动情处,他都会低下头,眼角有泪落下。甚至走下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台,一句“如果父亲在,一定会来看我领奖!”的获奖感言,也让我们眼窝里有了温热的液体。
  和阿不力孜一起在杜瓦煤矿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吾买尔江·艾地克热木指着阿不力孜对记者说:“他父亲是杜瓦煤矿的大好人,多次下井救人,自己的手脚都残废了,但他父亲照样乐观幽默爱讲笑话,用那只伤残的手逗我们,和我们比赛掰手腕,还故意用两根好指头挑水果买给我们吃。”
  吾买尔江说:“记得我父亲下井出事后,家里很困难,7个孩子中最小的弟弟才4岁。妈妈只能靠给别人洗衣服干零活来养家糊口。每当7张嘴没饭吃时,阿不力孜的父亲就会给送来面粉和清油。在矿山,还有很多困难的人都得到过他父亲的救助。”
  吾买尔江还告诉记者,阿不力孜长相酷似他父亲,眉毛、眼睛、脸型都很像,做人做事都和他父亲一个样子。阿不力孜小时候皮肤白白的,眼睛圆圆的,很好看。他父亲走到哪,阿不力孜就喜欢跟到哪。
  小时候,吾买尔江曾经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要跑到口里去了,阿不力孜的父亲知道后,害怕吾买尔江跟坏人学坏了,千方百计地阻止,并专门安排儿子看护。
  在阿不力孜救人烧伤住院期间,吾买尔江曾在医院照顾了一个多月。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阿不力孜肿得变成了两个人,头大得像洗脸盆子,腿比腰还粗,两张病床拼在了一起才能容纳他的身体,小护士一进病房,吓得掉头就跑,还有一个护士,吓得当场晕了过去。因为脸黑得跟煤炭一样,看不出多大年龄,老爷爷都叫他哥。
  吾买尔江听到社会上一些人对阿不力孜说三道四,很气愤地说:“阿不力孜是真正的儿子娃娃。他父亲当年帮助过的人,他现在还在接着帮呢。不信问问杜瓦煤矿的老人们,大家都会作证。”
  曾任和田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的刘博说:“阿不力孜早就把救人、帮人视为‘职业’,他想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望着阿不力孜汽车修理厂门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思绪纷纷。
  君子如玉
  到了和田,自然要到玉龙喀什河桥头走走,一边看当地人和旅游的人在河中找玉的情景,一边到桥边的玉石巴扎逛逛,在各色玉石摊前淘宝。
  当地人说,玉石产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上,长期风化崩裂后,落在山坡上,被昆仑山融化的雪水夹杂着奔流而下,汇入玉龙喀什河,一路之上,数万年湍急的河水冲刷卵石滚动撞击,千磨万砺,才形成圆润光滑、玲珑剔透、洁白如凝脂的羊脂玉。
  猛然,我的脑海闪过阿不力孜的含蓄内敛形象,他多像一块和田美玉呀。
  最早发现阿不力孜是一颗沁着深红皮色和田玉仔料的,是他的妻子再娜甫古丽。
  2000年年初,一位朋友向23岁的和田市第二小学数学老师再娜甫古丽介绍了阿不力孜,安排见面时,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跳会加快,为什么自己会羞涩地点头答应。
  那是一个傍晚,阿不力孜拉煤刚刚进入和田市,车就停在路口,虽然他浑身上下落了一身的煤灰,但眉宇间透出的温暖气息,与再娜甫古丽梦中的恋人相吻合。只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好似两扇紧闭的大门。
  因为急于送煤,阿不力孜匆忙送再娜甫古丽回家。临别,他留下了自己的传呼机号。
  第二天,再娜甫古丽呼叫了阿不力孜,俩人约好再见面。
  这回,阿不力孜和前一天判若两人,说话跟自来水一样,哗哗流淌。他告诉再娜甫古丽,自从1991年5月30日他救人烧成重伤,父亲四处借钱救他,欠下了很多的债。退休的父亲一边照顾他,一边摆摊卖菜卖水果,挣钱还债。
  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在帮助周围的人,今天给一堆菜,明天送点水果。父亲常说,一人生起火,温暖百人身。
  在父亲的鼓励下,阿不力孜也加入了还钱的行列,为此,他用不能打弯的手,做起了小买卖,还在杜瓦水泥厂舞厅外摆过台球案子。
  到了1995年,一个熟人雇他进山拉煤,他又重新坐进了久违的驾驶室。没想到,奇迹在他身上发生了。僵硬的肘关节在方向盘的左右旋转下,竟然一天天变得灵活自如起来,他做梦都笑醒了。
  车轮在飞奔,债务在一天天减少。整整8年,他和父亲省吃俭用,终于还完了30万元欠款。
  2000年年初,他找亲戚朋友借了1.5万元钱,买了一辆旧东风货车,自己开始拉煤送煤了,他告诉再娜甫古丽,只要努力,生活会好起来的。他还说,他不怕她看不上自己,因为他本想一辈子不结婚的。他还坦诚相告,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大难不死,说明还有重要的事等他去做。他特别想像父亲那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周围的人,多帮一个是一个,你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你最好想清楚,想好了再决定。
  再娜甫古丽静静地倾听着,越听越感动,越听越有好感。
  她坐在他的对面,看他脸上、脖颈上,裸露的那些状如藤蔓纵横交错的深红色瘢痕,那是他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人留下的证据。她一点都不觉得难看,认定那是激情燃烧的火焰,那是生命绽放的玫瑰花儿。她甚至联想到他是一块带有深红色皮的玉石,甚是珍贵。
  再娜甫古丽回家把这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达达。同样是司机的达达发话了,这小伙子很诚信,很能干,值得付出真心,他会对你好的。这话句句说到再娜甫古丽的心坎里了。那一夜,再娜甫古丽兴奋得睡不着,心灵深处掀起了层层涟漪。
  再次相见时,再娜甫古丽向阿不力孜表白,她喜欢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她喜欢他有爱心,她理解支持他的梦想,她永远不会变心。
  就在再娜甫古丽憧憬着甜蜜爱情的时候,开车去拉煤的阿不力孜出大事了,他连人带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坠入100多米的深渊,幸好出事的一刹那,阿不力孜果断跳车,才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两个多小时后才苏醒过来,鼻子耳朵都在出血,到医院治疗了半个月才好。
  再娜甫古丽害怕失去这样一个好人,她想尽快地嫁给他。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结婚,只有短短的51天,两人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再娜甫古丽觉得丈夫捧着一颗善心,坚持不懈地帮人救人,久而久之,连她自己也受到熏染。
  丈夫做好事,恪守“左手做成的事,不让右手知道”的信条,他不说的她也不多问。
  她说他是心肠特别好的人,他做的事上对得起老人,下对得起她和孩子,她很知足。
  有时,她也觉得丈夫很奇怪,咋总是碰上紧急要命的事呢?明明双臂有严重的后遗症,平时连20公斤重的东西都提不动,救人时他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她至今也没想明白,2009年7月30日雷鸣遇到车祸那次,阿不力孜怎么能以那样利索的动作救人救车,抱起右臂断成3截、6根肋骨骨折、又比他高大许多的雷鸣呢?更想不通他是如何踏过几十级台阶,冲进医院的。她不只一次问过他,他总回答,一救人力气都回来了,然后是一脸的笑意。
  知道丈夫要给雅安芦山地震灾区送去维吾尔族特制的5000个核桃月饼,10000个馕,由于资金不够,再娜甫古丽悄悄地把结婚13年来攒的金首饰全卖了,将钱往他面前一放,说:“算我一份!”
  说起自己的婚姻,再娜甫古丽说,碗和盆总有叮当的时候,婚后十多年她和阿不力孜只闹过两次小别扭。
  第一次生气是新婚不久,阿不力孜拉煤途中路过墨玉县,在厕所旁边一个纸箱子里发现一个弃婴在哭,他便把孩子抱回了家,并买好了奶粉、暖瓶。
  再娜甫古丽一看就有点不乐意了,推说自己天天忙教书,没时间管这个孩子,然后扭头回娘家去了。
  娘家人都说她做得不对,不该把那么小的孩子丢给男人跑回来。
  阿不力孜进山拉煤,就把孩子带在了身边,孩子睡觉,他开车;孩子哭了,他停下车,手忙脚乱地冲奶粉,换尿布。
  再娜甫古丽被丈夫的一片爱心打动了,主动接过了孩子。小俩口还明确分工,孩子白天随阿不力孜出车,夜晚由再娜甫古丽来带。
  第二次生气在去年12月初。当时,阿不力孜说好了要给再娜甫古丽买一辆小轿车,换掉她现在上下班骑的“一身毛病”的电瓶车。
  再娜甫古丽很期待那辆小轿车。可等来等去,希望却落空了。买车的这笔钱又被阿不力孜拿去拥军了。
  他理由很充分,你到派驻和田市的武警部队去看看,那里条件太艰苦了,吃饭的餐厅连桌椅都没有。他实在看不下去,就用买小车的钱,购置了300多套桌椅送到了部队。
  再娜甫古丽想,连商量一下都没有,就把自己的车给“牺牲”了,实在是太过分了。转身就往娘家跑。
  当阿不力孜来娘家接她回家时,跟她说,给她买车,是家里人享受;买桌椅,部队1000多人就不用蹲在地上吃饭了。
  再娜甫古丽的心情阴转晴,想想丈夫做善事花的钱足够买好几辆小车了,自己都支持他,这回他做的也没有错,都是好事,结婚前就约定好的,要站在他身边支持他,干吗要生他的气呢。便一脸灿烂地跟着他回家了。
  再娜甫古丽也向记者诉苦,他太不爱惜身体了,糖尿病那么严重,让他住院,他总是说忙得很没时间,前两天,他半夜牙痛,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钳子,就把牙拔掉了,流了好多好多的血。到医院去拔牙也花不了几个钱呀。这样不管不顾地下去,太让人担心了。
  我们到阿不力孜家里做客时,美丽的再娜甫古丽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迎接。
  记者问她:“嫁给一个整天只知道救人帮人的男人,你后悔吗?”她摇摇头说:“早已经习惯了他一天到晚地去做好事,我和孩子们有吃有穿平平安安就行了。”
  上善若水
  溪流是大地的琴弦。我们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其实是在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滋润万物。是善与德的崇高境界。
  阿不力孜像溪水一样的纯净,像溪水一样的澄明,像溪水一样的源远流长。并且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不是在救人帮人的现场,就是奔波在做好事的路上。”这是现任公司总经理唐瑞华对董事长阿不力孜生动形象的总结。唐瑞华与阿不力孜的命运交汇有25年了。2008年年初,唐瑞华经不住阿不力孜的盛情邀约,关了自己家的店铺,来到公司和他共同打理生意。
  从邻居亲戚家的大男孩,到吃苦耐劳的拉煤司机;从自强不息做小买卖的残疾人,到投身残疾人事业创办企业的董事长;从跋涉7000多公里为雅安地震灾区群众送粮送水,到在空气稀薄的高原湖泊救人,唐瑞华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25年前,唐瑞华家租下阿不力孜一位亲戚的房子开汽车修理厂,15岁的阿不力孜经常来维修车辆。她叫阿不力孜“小不点”,他则叫唐瑞华“姐姐”。
  至今,唐瑞华的脑海里还回闪着这样的一个难忘的情景:一次,阿不力孜来店里,她请大家去吃拌面。当时一盘拉条子2.5元。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个衣杉不整的讨饭老人,大家看到了谁也没当回事,只有阿不力孜站起身,向那个老人走去,掏出5元钱,给老人买了一份拉条子,又把找回的钱全部给了那个老人。
  离开小饭馆,唐瑞华悄悄问阿不力孜口袋里有多少钱,他回答只有5元;为什么都给了老人,他说明天老人就不用挨饿了。唐瑞华的脑海里从此烙下了阿不力孜心好善良的印迹。
  唐瑞华发现,很多年过去了,阿不力孜还是那个崇善扬德的人。
  几天前,唐瑞华和女儿在一家小饭馆边吃饭边等阿不力孜来送配件时,目睹了这样的一幕:饭馆的不远处,有个80来岁的维吾尔族老大爷正艰难地吃饭,老大爷的双手颤抖得很利害,费了好大的劲,总也吃不到嘴里去。正在这时,阿不力孜进来了,他马上走到老大爷身边,拿过筷了,将饭菜一点点喂到老人嘴里。女儿感动极了,用手机拍摄下了阿不力孜喂饭的场面。
  女儿对妈妈说,阿不力孜是真正的活雷锋。
  让唐瑞华印象深刻的,是今年3月7日那天19时,他们从武汉接了3辆拖车返回新疆,行驶到315国道青海段950公里处时,唐瑞华因高原反应难受得直想呕吐之际,前边的一辆车出了车祸,她亲眼目睹了阿不力孜猛踩刹车,迅速跳下车,大鸟一样扑进冰冷刺骨的湖水中,一连救出了3个受伤的人。安排好一辆车将重伤员送到300公里外的青海石油管理局职工总医院花土沟分院去救治后,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冷得直打哆嗦的阿不力孜又下水和员工一起将车从湖里拖出来。
  看着阿不力孜一连串敏捷的动作,唐瑞华这下相信了,阿不力孜在救人的状况下有着超常的神勇。
  唐瑞华感慨,阿不力孜好像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似的,总在马不停蹄地救人帮人,对自己却是那样地吝啬,已经到了忘我的境地。
  近朱者赤。伴随阿不力孜内心汩汩流淌的清泉,唐瑞华的生命河流也鲜活欢腾起来。
  今年4月20日那天,阿不力孜从电视里看到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的新闻后,就坐不住了,他很快联系和田市的食品加工厂,订制了月饼和馕饼。由于手里急缺现金,他竟低价卖掉一台解放牌货车,钱仍然不够,妻子再娜甫古丽知道后,卖掉了自己全部的金首饰给他解围。
  因为女儿要参加高考,赴灾区的人员中一开始没有唐瑞华,可到了4月25日临发车时,一名队员无法成行,阿不力孜便动员唐瑞华顶替。
  在丈夫和女儿的支持下,唐瑞华拎上一件衣物就出发了。两辆装满拳拳之心的货车,昼夜不停地奔跑。
  唐瑞华告诉记者,他们跋山涉水,饿了吃馕,渴了就喝红牛。由于不熟悉道路,还两次迷了路。一次是4月29日赶往青海西宁途中走错路,多走了600多公里;还有一次是5月1日从青海赶往汉中途中,在宝鸡走错方向,多走了1200多公里。幸亏宝鸡一名交警帮忙,他们才找对了前行的方向。
  当他们用8天时间风尘仆仆到达灾区,在飞仙关镇,满眼血丝的阿不力孜一边忙着给群众发新疆风味的月饼和馕饼,大家的手紧握在一起,大家的眼泪流在一起。
  四川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白主任在哭,采访阿不力孜的新华社记者在哭,唐瑞华的眼泪也忍不住地流呀流。
  唐瑞华猛然觉得长途奔袭7000多公里的困和累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内心深处畅快极了。唐瑞华甚至想,帮助别人,其实快乐的是自己。原来,这么多年,自己是在与善良为邻,与仁爱同行。
  跟踪报道阿不力孜已经有9个月的和田地区电视台记者唐海东既有羞愧,也有很多感动。
  唐海东羞愧的是,在和田地区干记者20年了,采访过的人物数不胜数,也报道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此前竟然没有听说过阿不力孜这个人。直到今年1月份,阿不力孜创建的残疾人工贸汽车修理厂开业剪彩,单位派唐海东去采访,才无意中听时任和田市残联理事长的刘博介绍了阿不力孜的感人事迹。
  唐海东当时问阿不力孜为什么不找记者报道,他说:“做好事还需要报道吗?”这让唐海东很意外。
  凭着记者职业的敏感,唐海东开始紧盯阿不力孜不放,陆续报道了他3月份青海境内救人,4月份长途奔袭四川芦山地震灾区送去价值32万元的粮和水,7月份慰问武警执勤官兵,9月份帮扶孤儿院、敬老院等一系列事迹。
  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发生6.6级地震后,阿不力孜再次跨省驰援,为岷县灾区送去400箱方便面、400件矿泉水、5000公斤西瓜,唐海东有幸随行采访。
  驰援车行驶在灾区的一个村里时,唐海东从后视镜看到阿不力孜跳下车,把一个刚过小河的老奶奶扶着走到安全的地方,还拿出200元送给她。要不是唐海东眼明手快,这个细节就拍不上了。
  最让唐海东感动的是,今年7月10日,阿不力孜大张旗鼓地慰问维稳执勤的武警官兵,非要连夜到墨玉县喀尔赛乡老乡瓜地去买瓜。第二天唐海东不解地问,阿不力孜回答刚摘的瓜新鲜,官兵吃了不拉肚子,他心里踏实。
  唐海东心里立刻升腾起一股热流。唐海东还专门把有关阿不力孜的新闻报道复制备份,以后的岁月会派上大用场。
  每一个人间大爱的实践者,总要忍受一段寂寞的、不被理解的日子。好在,阿不力孜将命运的暴风雨挡在身后,用大爱之心唱出强者的歌。好在阿不力孜抱定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将博爱进行到底。
  播种善良,收获的一定是甘之若饴的希望。从现在开始,继续的并非是阿不力孜一个人的“马拉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5-5-12 04:47 , Processed in 0.0849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5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