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983|回复: 0

坏胆固醇成“隐形杀手”

[复制链接]

460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34
QQ
发表于 2009-12-3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民晚报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医生建议,“坏胆固醇”高危人群应经常专门做血脂检查。

  新民晚报报道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
  今年10月,3名美国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拿下了200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作为染色体的“安全帽”,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与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密切相关:人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人体内的生命时钟也将戛然而止。
  生命是神奇的,细胞的分裂几乎决定了人类的生死大全。可是,长生不老这道两千年前的秦始皇就开始穷究的科学难题,光解决一个酶的问题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卡萝尔·格雷德等人公布的研究成果,却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起缩短寿命的真凶。他们发现,染色体端粒长度是中年高危男性未来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预测因子,相较染色体端粒长的人,端粒短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而降低“坏胆固醇”作用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减缓端粒的磨损速度,起到保护端粒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
  英国科学家们一项长达40年的随访调查也史无前例地把胆固醇和寿命的关系明确地画上等号。此项研究明确指出:50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同时具备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三个因素,平均寿命将比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缩短10年,原因是他们晚年诱发心脏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更高。
  那么,“坏胆固醇”究竟是如何害人的呢?研究显示,假若人体的胆固醇水平控制不佳,体内过多的“坏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这被形象地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日积月累,经过几十年的沉积,会使动脉变得更窄,血流减少,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会破裂、脱落,造成动脉阻塞,逐渐引发中风、冠心病和心梗。更可怕的是,从“坏胆固醇”到心脑血管病的全过程进展非常缓慢,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发生心梗和中风,却会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
  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已经开始逼近年轻人。北京、上海、河北和武汉等地年龄小于40岁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调查发现,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6岁,高分布人群在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男性比女性高4.9倍。年轻人冠心病占总发病率的4.3%,且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在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40岁以下者已达到了13%。中青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是年轻的经理、厂长、企业家等管理人员和决策者。
  由此可见,关注胆固醇已经是人们,特别是精英阶层,性命攸关的头等大事了。医生建议,45岁以上的中老年,以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三大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就检测一次血脂,因为“坏胆固醇”对这些人的危害更大。而三大高危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控制更为严格,化验单显示结果“正常”往往并不意味着高危人群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他们的“坏胆固醇”水平应该比健康人的正常值更低些,化验单上的LDL-C(坏胆固醇)数值不能超过100mg/dl或2.6mmol/L。
  这些结果与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文章结果相似。此外,该文章还提出,相较LDL-C而言,许多新的生化指标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时,只能提供极小的超越传统风险因素的额外价值。纽约州立大学州南医学中心总裁JohnLaRosa博士指出:“新的生化指标只是增加了传统危险因素的证据力度。坏胆固醇、高血压以及吸烟,依然是减少心血管风险的终极目标。”
${FDPageBreak}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医生建议,“坏胆固醇”高危人群应经常专门做血脂检查。

  眼见年关迫近,医院的体检中心出现了体检扎堆的现象。近几年,大家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的中年人群,每年都要做一次全面体检的人不在少数。在每年体检的人群中,体检中心的医生发现,血脂水平逐年升高的大有人在,许多人的“坏胆固醇”水平也正临近警戒线,为他们的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研究显示,在没有其他任何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单单“坏胆固醇”(LDL-C)水平一项升高,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它们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越来越窄,导致心绞痛,一旦破裂还会堵塞动脉,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问题。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当“坏胆固醇”潜伏在人体内时,往往没有任何过多症状,许多患者直到因病入院,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专家表示,血脂检查是目前最有效地测得胆固醇是否已经在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方法之一。然而,许多工作繁忙的高级白领一族,通常没有时间去医院验血或者查血脂。更何况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去主动检查呢?
  实际上,血脂指南建议,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血脂检查也应该从青年抓起,20岁以后至少每5年去查一次血脂。不过,另有一些“特殊人群”,他们的特殊体质,或者已有的疾病,使得他们的身体成了“坏胆固醇”繁殖的一方沃土,所以这群人在与“坏胆固醇”搏斗的过程中,更要抓住关键,做到最佳防范。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需要引起特殊关注呢?
  数据显示,在所有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病人是受“坏胆固醇”升高威胁最严重的四大高危人群。有资料显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互相加重、互相促进的关系,即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也进一步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0年内死于心梗或冠心病的危险超过20%;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中风的风险,和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同等的;中风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更高,30天内复发率可高达18.5%,一年内复发率约20%。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人应特别注意“坏胆固醇”的侵袭。
  除此之外,“坏胆固醇”还会对一些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下手。45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以后的女性,血脂检查需要提高到每年一次。如果叠加有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检查频率更是应该提升到每3-6个月就检测一次。因为,这些人对“坏胆固醇”也非常敏感,胆固醇水平很容易升高。
  此外,医生建议,男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55岁前,或女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65岁前曾有冠心病、中风等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也可考虑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胆固醇检测了。一项2009年针对上海40岁以上居民进行的血脂四项检测表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标者占1/4;而同时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者的“坏胆固醇”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没有上述疾病者。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从8350份反馈的问卷分析来看,超过一半的居民不知道胆固醇的检测指标,有1/3的人从未检测过胆固醇。
  可见,社会对“坏胆固醇”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而血脂检测也尚待启蒙与普及。专家提醒,“坏胆固醇”标准因人而异,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放下手中的繁忙工作,去医院进行一次轻松愉快的“坏胆固醇”检查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5 22:41 , Processed in 0.0325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