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945|回复: 0

辞赋家冷为峰倾力创作四大名楼赋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40

回帖

7358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358
发表于 2024-5-21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鲁网
2024-04-11 17:11:42

  四大名楼指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饮誉,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远播,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驰名,四大名楼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可谓楼文益彰。

甲辰龙年春,当代著名辞赋家冷为峰先生继创作五都赋之后,倾力撰写四大名楼赋,为四大名楼景观浓墨重彩,谱写盛世华章,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堪称咏楼赋的上乘之作,气势恢宏,境界高远,融情于景,寓理于物,厚植人文情怀,彰显大国气象。曾有人言,冷先生笔触所及,乃江山幸运所在!

最近冷先生还撰写了成都赋、广州赋、长沙赋、曹县赋、姜太公赋、朋友赋、清明节赋。

最后把四大名楼赋呈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辞赋的美妙,体验四大名楼的盛况。

滕王阁赋

夫天地之广袤者,乃江右之文楼也。乾坤独宠,山川独酬。上凌玄玄星汉,下祚曜曜洪州。轩望匡庐,祥瑞泽于九宇;阁瞰荆楚,文华被于五洲。非邹鲁而人文萃萃,非桃源而景象幽幽。乾坤合而霞标立,家国合而奎璧留。

盖闻鸾凤择梧而栖,圣者择地而徙。郁郁焉,园囿化锦绣之妆;腾腾焉,楼台起错落之势。掬江月以为冠,捋云霞以为帔。栋流金碧,弥彰尧天之闳;甍沐璧晖,每念甘裳之惠。于高阁之上,却俯广厦之微;于西山之巅,该嗟豫章之绮。矞矞乎膏壤所飨,皇皇乎天人所赐。至于波荡六省,徽流兆民之言;气蒸五湖,灵罩半国之地。弦歌悦而莺燕聆,山川媚而云霭织。餐三时足以饱目,秀出瑰琦;赏八节足以怡心,美蕴诗意。丘林无鸟,其形亦颓;山水无楼,其神亦废。

溯乎洪崖显灵,伶伦制律乃就;霄峰逢吉,萧史引凤乃成。太祖兆基之象此显①,岳飞效国之志此铭。辛弃疾春离,却遗词韵;白居易饯别,却振诗声②。江山得缘,胜迹列列;古阁乃幸,文卷盈盈。山不在巍亦卧虎,楼不在高亦驰名。瑶界挨肩,多为握瑜之客;云阁追躅,俱怀赤忱之情。于是食者享,居者荣。游者乐,业者兴。五步之间,不乏杞梓文匠;十室以内,不乏琏瑚掣鲸。

至其兰亭虽已, 帖冠行书之魁;梓泽虽墟,史遗金谷之序③。吐哺不怠,可感礼贤之诚;悬塌已堙,堪窥下士之愫。刘邦尚出蓬门,孔明亦属匹庶。贾谊频黜不减其崇,苏轼屡贬不减其慕。王勃早逝,何妨千古之名;李广无封,何妨一世之誉。呜呼,报国也看天时,请缨也待机遇。得失难评,时运有度。其所欲无穷,其所祸亦附。退不失其心,进不惑其路。地不因一时雾遮而污,人不因一时运背而沮。

洵乃山川不老,胜景可循。梅岭凝烟,应阅千载奥宇;彭泽落日,堪赏万象诗痕。嗟夫,非阁无以化境,非文无以铸魂。合天道则物盛,合人道则德臻。吁其雄哉!敞胸襟能容日月,驭长风可掠昆仑。今生无遇,它日若邻;或吟怀于藤阁之上,或流觞于赣江之滨。噫嘻,楼不以其巍而永耸,人不以其富而长存。俗者逐于利,君子尚于仁。超然于物外,济化于凡尘。心有大我,文握乾坤。乃诗曰:

飞阁飞檐沐赣风,云连绿瓦树连穹。

灵钟万水银为带,秀毓千山玉作峰。

无意阎公印芳躅,有缘王勃冠文宗。

长江不息人易老,浪卷浮华空向东。

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1363年,朱元璋对峙陈友谅在鄱湖大胜,扭转局势。②春离:辛弃疾作《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饯别:白居易作七绝《钟陵饯送》。③金谷之序:西晋文学家石崇建金谷园,又名梓泽,在宴会上石崇为宾客的诗词合集作《金谷诗序》。

岳阳楼赋

始于东汉,兴于宋唐。地蕴灵秀,天降祯祥。西眺巴蜀而达巫峡,东瞰匡庐而极潇湘。天涌云涛,枕君山之屹屹;气蒸梦泽,览长江之泱泱。岳阳天下楼而曜曜,洞庭天下水而淼淼。地因楼而古今声蜚,楼因文而中外名彰。

擅湖峦之体势,誉山水之魁元。下无际而勃勃,上凌霄而玄玄。悦水天于一色,揽风月于无边。盔顶飞檐,奉乾坤而拱北斗;金瓦翘角,炳日月而仰南天。披云霞以为帔,沐金乌以为冠。其不过三层,却起摩云之势;其不过百尺,却有亘古之镌。八面精雕,尽铭千载诗画;四柱高耸,堪纳万里河山。浩浩然疑银河所坠,璨璨然若瑶界所观。

溯其陟文楼而思贤,临胜地而擅美。古楼何幸,文正遗篇①;山水何缘,李白寄意。皇皇乎润之曾书②,遥遥乎陆游昔至。或诵义山七言之畅③,散愁乘兴;或吟杜甫五律之悲,凭轩涕泗。呜呼,观天地之雄伟者,楼也;观山川之瑰琦者,水也。盖天地之壮观,助人文之荟萃。文以化物,犹至四野生春;文以化心,乃使五典入髓。容天地者则宏,撑古今者则伟。

若乃揽胜觉通今达古之悟,俯仰有顶天立地之弘。赏春敷而夏茂,悦秋灿而冬明。或起忧乐之愫,或怀悲悯之情。或弥羁旅之念,或有宠辱之倾。志士指点于家国,墨客吟唱于晨暝。叹曰:砖木经年或毁,精魂千古亦恒。世乱则楼废,地治则楼兴。阴阳合而万化出,天地合而万物生。盖一楼之兴替,知一地之衰荣也。

登斯楼也,感日月之沉浮,叹古今之嬗变。堤坝乃蝼蚁可穿,文楼非人力所患。地域非山水不足为嘉,山河非楼观不足为显。楼阁非文章不以为传,府衙非德政不以为赞。仁德之治,在于黎民之乐忧,在于天下之宁晏。嗟夫,风清入心,月朗成缎。视万里而大象无形,鹜八极而大音何辨。噫嘻,人岁岁而非同,事年年而非愿。古贤虽远还铭,吾辈岂独空羡。乃诗曰:

巴陵胜状濯心胸,遥望江天一色同。

梦泽千年波吻月,君山万仞水为宫。

洞庭弥漫唐朝雨,名阁充盈宋代风。

忧乐萦怀济民众,至今遗韵耀星空。

注:①文正: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润之:毛泽东,字润之。③义山:李商隐,字义山。

鹳雀楼赋

今复胜概,古始北周。瞻中条而连秦晋,瞰大河而耸中州。内外吞山河之势,古今得永济之幽。景矞矞而地祚,业蒸蒸而天酬。鹳雀去而名楼立,圣贤远而神韵流。一诗亦傲今古,一楼亦鉴春秋。山水非楼不雅,楼阁非文不悠。

观夫天地互彰,山水相映。三省闻鸡之交,五峰叠翠之胜。黄河入海而汤汤,白日依山而炳炳。至于朱楹彩画,秉大唐之遗风;重檐雕梁,兆尧天之盛景。壁壁各奇,层层各靓。古朴不失熙华,典雅不失灵境。遥遥宋雨时涵,袅袅唐风还孕。濯复濯者其心,乐复乐者其景。

稽乎陟斯楼而旷远,追芳躅而凌腾。乡梓所滋,王维以诗佛享誉;水土所赐,河东以文宗诞生①。季凌之诗雄阔② ,卢纶之曲豪情。或感关公忠义之事,或聆蒲剧韶钧之声。名楼与天人相合,心潮与诗韵共鸣。曜曜焉楼阁日沐,煌煌焉诗文月恒。盖人文之灿,得于山水之倾也。

登斯楼也,放歌手可摘星辰,持觞气可冲云汉。万古往事荡于心,千里风光悦于眼。山水之主在于楼观,楼观之魂在于文卷。楼立源于国强,楼毁源于世乱。楼固在于心齐,城破在于民散。嗟夫,文光不以楼高为闳,仁政应以民乐为绩。以民众之心为心,以天地之德为德。诚如是,则千秋万代而无极也。乃诗曰:

鹳雀未留楼未空,凌天楼阁冠西东。

朱楹还绕宋时韵,画壁复萦唐代风。

松列五峰云抹白,河穿三晋夕铺红。

登高目尽千里远,或喜或悲心不同。

注:①河东: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② 季凌:王之涣,字季凌。

黄鹤楼赋

云楼乾坤立,大江天地流。天敷瑶彩,地蕴膏畴。气吞南浦,云卷西洲。还绮楼于古邑,复绝景以鸿猷。衔两山而拥百湖之秀,襟三镇而贯九省之优。化境化心,人杰源于风物;惟才惟楚,诗光炳于斗牛。楼久证乎兴替,德厚晓以乐忧。欲览天下,必登鹤楼。何以曜于日月,何以阅于春秋。

若乃地以楼盛,楼以文彰。驾长风于浩宇,泛仙槎于苍茫。坤德有其度,乾道宣其常。禀三楚之遒隽,咨一楼之玄黄。下饰矞矞,上挹苍苍。飞檐嵌星,朱甍尽洗于月色;画壁幻影,雕梁弥绕于墨芳。几懂融融梅笛,谁恋历历汉阳。勃勃焉,皇皇焉。捧辰象以为烛,裁云霭以为裳。大桥涌千车之竞,长江载百帆之航。是夜,华灯融星月于一体,广厦合乾坤于斯江。烨熠乎万类,溢美乎八荒。造化之工,富有祥气于阆苑;凌云之笔,赊得文势于汉唐。揽其炜炜,仰其煌煌。一楼察一邑之衰盛,一地瞰一国之颓昌。

溯乎鹤楼蕴圣,人文涵经。水融月而成境,楼腾文而为精。楼不在高,却垂丽天之象;山不在峻,亦有纬地之形。题句足窥愁绪,搁笔犹见性情。欲渡欲续兮请缨急①,曾归曾识兮北斗横②。去复去兮鹤遗影,聚复聚兮圣发声。文脉化其魂,何其曜曜;水韵铸其骨,何其铮铮。祛六尘之喧闹,享一处之邃清。逍遥乎山水之乐,放旷乎世外之宁。莫营营于贫贵,莫策策于死生。宇宙时近时远,生命亦短亦恒。江以容纳为大,楼以厚重为弘。广博于每积一日,迥远于每高一层。

洵乃仁者与山川为邻,达者与诗书相伴。楼鸣文于千秋,古传道于无限。眷怀人类为公,高揽乾坤方远。抛却一己之私,甘以天下为念。嗟夫,江之象在地,楼之象在天。非一城之楼,乃天下之观。风物缘何于此至美,人杰缘何于斯立言。楼之柢在于地固,国之基在于民安。乃曰,盈虚有期,阴阳无度。沉浮万象之机,得失千变之作。水入江海则泓,胸纳乾坤则卓。借势方成其崇,承古方成其博。登高天地豪,壮阔古今跃。岁在戊戌,序属菊月,微风不才,登斯楼也,伏惟于前贤,追远于魁阁。

注:①岳飞 曾题黄鹤楼诗: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②范成大 曾题黄鹤楼诗: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四大名楼赋作者简历:冷为峰,笔名微风,山东日照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中赋会副主席,“全国十佳辞赋家”;“国家一级诗人”,入国家诗人档案。出版四部文集《黄海涛声》《长河流韵》《芒鞋留痕》《微风草吟》。3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孔子赋被翻译成英文海外传播,也被中国书法家书写,参加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内外巡回展出,永存在孔子博物馆;齐鲁赋被2020年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刻于贵州。在全国获诗词赋征文大奖600余次;在各种媒体及刊物发表诗词赋1000余首,创作古体格律诗词3500余首,辞赋近200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歌曲、新诗等文学创作3900余篇(首)。

(责任编辑:罗芳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18:46 , Processed in 0.0358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