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4989|回复: 0

宋希濂姻亲冷家的亲情档案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40

回帖

7358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358
发表于 2016-9-23 0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冻冰 于 2018-8-13 08:22 编辑

冷蓉琴和先生庄志强
宋希濂给冷蓉琴的贺年卡
宋希濂给冷蓉琴的信
宋希濂的后人与冷蓉琴(左二)在中山陵合影
宋希濂的后人与冷蓉琴(左二)在中山陵合影
     7月23日,快报一则《宋希濂公馆变成“楼裂裂”》的报道让小火瓦巷48村1号的宋希濂公馆引起关注。在这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民国小楼里,如今还住着宋希濂的小姨子冷蓉琴。为了还原这位原国民党高官在南京生活的点滴,我们去拜访了小楼现在的主人。谈话间,冷蓉琴说起了她的哥哥姐姐们,记者吃惊地发现,历史的因缘际会竟然因冷家兄弟姐妹而巧妙地串联了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 唐蕾
宋希濂与冷家
宋希濂一进门,便给父亲下跪行礼
48村在小火瓦巷的西端,沿着窄窄的街巷走进去,从钢筋混凝土的纷扰一路到了木质镂空门窗的清静,屏蔽了外界的纷扰。“上世纪40年代,这里住的大多是国民党党政要员和资产阶级,整个院落是封闭的,有花园、池塘,环境很清雅。”冷蓉琴的老伴庄志强一路介绍着。
冷蓉琴告诉记者,小楼一共有3层,一楼是会客厅和餐厅,二楼是父母的卧室,小孩子住在三楼。父亲晚年身体不好了,爬不动二楼了,就在会客厅的边上搭了张床。当年宋希濂南征北战,十分繁忙,印象中只来过这儿一次。“他很孝顺,一进门,就走到父亲的床边,单膝下跪,行礼拜见,然后陪父亲说话。”聊天很自然地围绕宋希濂展开。
“宋希濂的太太也就是我的二姐冷兰琴。”1930年冬,时任团长的宋希濂,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冷兰琴。冷兰琴当时已是相当有名的钢琴家了,在中央大学音乐系和金陵女子学院当老师。
“二姐十分美丽,又弹得一手好钢琴,和姐夫真是一对璧人。”冷蓉琴拿出姐姐、姐夫的结婚照,照片里英俊儒雅的宋希濂穿着礼服,打着领结,端庄秀美的冷兰琴穿着洁白的婚纱,两个人都有着宁静的微笑。1933年,宋希濂和冷兰琴结婚,婚后生了5个孩子。宋希濂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冷兰琴独自在家抚养孩子。
“二姐的女儿和我年纪相仿,很能玩到一起去,加上我性格活泼,遗传了家里的艺术天赋,拿起谱子就能唱,字也写得很好,他们一家都挺喜欢我。二姐常来接我去他们家小住。当时他们住在北京东路的一幢别墅里。现在还隐隐记得,二姐家院落很大,种了很多树,每到夏天就郁郁葱葱,还有一间孔雀亭子。院子外面有条小溪,我和二姐的儿女们常坐着小皮艇在小溪里游玩。前些年,宋希濂的儿女们来国内看我,我接待他们时,才得知这栋别墅,当年是蒋介石特批的。”
因为征战南北,在二姐家里,冷蓉琴也很少能见到姐夫。“印象中姐夫不爱笑,看上去不怒自威。小时候我很胆小,一次,和姐夫一起吃饭时不小心摔了碗,吓得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了。”冷蓉琴笑着回忆起童年往事。
姐夫在自传里写到
当初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性
冷兰琴因为有先天性高血压,1949年6月因脑溢血去世了,年仅36岁。宋希濂沉痛地回忆道:“她不仅仪态万方,而且磊落大方,不同凡俗,其言其行,对我的帮助和启发颇大,结婚十六年,情感深厚,她的早逝,是使我十分伤感的。”他在自传里写道:“一九四九年,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有生以来最不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死了父亲,死了妻子,打了败仗,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冷蓉琴都没有见到宋希濂,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辗转联系上。“姐夫听说我家里条件困难,写信安慰我们,并努力协调,希望能够帮助我们。”
198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宋希濂应邀从美国来南京敬谒中山先生陵墓。冷蓉琴在金陵饭店和宋希濂见了面。宋希濂对冷蓉琴的家庭十分关心,问长问短。因为宋希濂很喜欢南京雨花石,冷蓉琴还特地到夫子庙精心挑选了一些,让宋希濂带回去送朋友。“以后我们便常常通信往来,互致问候,直到他去世。”
“其实,当初姐夫还是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性的。”冷蓉琴说,宋希濂在自述中描述,他当初在大渡河畔被俘后,解放军曾要给他拍照,他想到自己这副模样还要被登上报,要死也得有骨气,便不配合,每次对方按快门时,就扭开头,最后都没照成。第二天早晨宋希濂便被人点名单独上车,说司令员找他谈话。他觉得此行凶多吉少了,和大家点头道了个别就走出去了。结果被带到了战场上的直接对手——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杨勇面前。
杨勇告诉宋希濂,当初在长沙时,就研究过争取他的可能,当时准备让宋希濂的大哥和朋友到湖北恩施去找他,结果还没到那儿,宋希濂已经西退。此后,彼此再也联系不上,只好听任事情发展了。
冷家档案
大哥冷培元运来三千多两黄金
协助战败后的宋希濂遣散部队
冷蓉琴边回忆往事,边摩挲着旧照片,向记者介绍着:“这是大姐,著名声乐教授;这个是三哥,中国第一代空军,抗日英雄;这个是四哥,也是空军中将……”听着冷蓉琴的喃喃自语,不禁勾起了记者的好奇,这藏身小火瓦巷48村,和宋希濂是姻亲关系的冷家究竟是什么来历?
听了记者的疑问,冷蓉琴很大方地介绍起自己的家世。“我的父亲冷联甲1880年出生于山东临朐县一个穷山村,因为家境贫寒,父亲只能上当时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只有那儿可以提供免费的教育。勤奋苦读的父亲终于走出了山村,考上了齐鲁大学。之后,便一直在教育界工作,从山东到四川,再到南京。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在金陵中学教导处工作。父亲很有艺术天赋,体育也好,遗传给了孩子们。女儿们有的成了声乐教授、钢琴家;而儿子们多是抗日英雄。”
冷蓉琴的大哥冷培元是国民党的一名官员,也曾是宋希濂的副官。1949年宋希濂部在大渡河被围前,曾经派副参谋长前往綦江,对司令部职员说明今后的艰苦,让大家自行决定,有家室顾虑、身体不适和本人不愿意再征战的,都可以自行离开,并发三个月的薪水。“当时,宋希濂派办公室主任去重庆找办事处处长,也就是我的大哥冷培元,要他们两人负责将存放在重庆的黄金三千多两送来綦江,这笔黄金当初是国防部拨发,用来补给司令部代购十一月份军粮用的。
后来,冷培元就带着这三千多两黄金从重庆来找宋希濂。宋希濂当即拨给他一百多两黄金,嘱他送点钱给副主任沈静,遣散办事处人员,剩下的作为他今后的生活费用。同时宋希濂写了一封十分伤感的信,托冷培元带给家人。
四姐冷艾琴接待起义人员
一问才知对方是四哥冷培澍部下
除了冷培元外,三哥冷培基和四哥冷培澍都是国民党空军。三哥冷培基是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学员,是中国第一代空军,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失事身亡,为国捐躯。
四哥冷培澍在抗日战争中也曾立过战功。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从东北到华南纵贯中国大陆的铁道线,摧毁中国的空军基地,阻止中、美航空兵对其占领区乃至日本本土的袭击,发动了空前规模的豫湘桂会战。在新市,与16架敌机相遇,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冷培澍在第一个波次就击落敌机一架,这时他看见一架敌机在等待时机攻击他,就故意若无其事地转向湘江飞去,去攻击敌军船舶。敌机以为得逞,洋洋得意地向他追来,就是在相距较近的时候,冷培澍却已掉头走了。敌机追不着,就掉转机尾,冷培树掉头就是一轮炮火把敌机击落。在这次战斗中,他击落敌机两架,因此获得上级的奖赏。
“1963年,徐廷泽起义,驾机飞回大陆。当时沈阳军区就安排了我的四姐冷艾琴接待。彼此一交谈,这才知道,原来徐廷泽竟然是四哥的部下。历史就是有这么多的巧合。”
二哥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师
曾代表中国出征柏林奥运会
冷蓉琴的二哥冷培根是一名物理工程师,曾在德国留学。虽然他没有上过战场,却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出征”。

1933年,还在金陵大学读书的冷培根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并在掷铁饼比赛中拿了亚军。两年后,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冷培根为“南京代表团”摘得了掷铁饼比赛的冠军。
1936年,冷培根随中国体育代表团队出征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年的铁饼比赛,要求达到44米才能够进入决赛。尽管冷培根和其他中国选手拼尽全力,但是奥运会上高手如云,他们最后还是被淘汰出局。
“除了二姐外,我们家的几个姐妹都对艺术有很好的感悟力,大姐冷竹琴是原中央大学音乐系教授,著名的声乐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在香港、美国执教。香港歌手石慧、葛兰等都曾是她的学生。”
   
我宋希濂是湖南湘乡人,生于公元一九○七年。先世多为文人,曾祖父蟾桂公曾随左宗棠去到西北,在甘肃省任过县知事、知府等职。祖父公卿和父亲宪文均饱读经书,但未踏入仕途,只在故乡耕读自娱。我父亲为地方兴办学校及各种公益事业,与人排难解纷,极为乡里所推重。我年幼时,父亲教我背诵古文诗词和阅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直到今天尚深印脑海。我的母亲姓彭,闺名玉贞,秉性慈祥,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生子女六人,都是躬亲抚养教育。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仅是一个小康之家,约有二十亩田地,雇有一名长工,还够不上称为富农。我母亲恤老怜贫,常尽其所有帮助他人,这种德行,乡亲们无不感激赞叹。她骂信佛教,我后来于役军旅,尽管我掌生杀大权,但从未枉杀一人,这都是受我慈母教诲的影响。我母亲由于抚养一大群子女,操理家务,备极辛劳,不到五十岁就病故了。
我上有三兄,除三哥尚在外,均已先后物故,下有一妹,尚健在,现住长沙。
一九三○年冬我任团长时,经友人之介,得识冷兰琴女士。她当时是一位相当有名的钢琴家,执教于中央大学音乐系及金陵女子学院,我们于一九三三年春结婚,生有子女五人。时值抗战军兴,余率部浴血奋战,无暇顾家,悉由吾妻负责,千里奔波,辛劳备尝。她患有先天性的高血压症,不幸于一九四九年六月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她不仅仪态万方,而且磊落大方,不同凡俗,其言其行,对我的帮助和启发颇大,结婚十六年,情感深厚,她的早逝,是使我十分伤感的。

子女五人,于一九五一年起,各自在不同的情况下,由台湾、香港到了美国,现散住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丹佛等地,都已成家立业,第三代共有十人,第四代已有两人,真是四世同堂。我于一九六一年在北京与易吟先女士结婚,迄今二十四年。一九八○年我们经中央批准,来美探亲,原定一年回国,由于子女们的坚留,负责我们的生活费用,并为我们申请了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因此我们现在定居于纽约。
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止,这五年多时间里,我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主要就是写稿和审稿。我就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写了二十八万多字的材料,但从未想到要出书。
去年文史会同仁认为我所经历的时代,正处在我国历史上大变动的时期,我所写述的资料,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个侧面,劝我将所写资料编整印发,我考虑再三,如客观上认为我所写的资料可供史学研究者参考,就没有拒绝的理由,因此同意了。
历史就是历史,周恩来总理曾一再强调说“文史资料的工作方向要对,要存真,要实事求是”,这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为所谓长者、尊者避讳。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死伤二百多万人,曾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这个历史事实不能抹杀。但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初期并未树立打到底的坚强决心,致使军队遭受了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我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期,各个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有增无已,甚至大唱瓜分中国的论调;国内军阀连年内战,民不聊生,基于爱国热情,觉得青年非奋起救亡图存不可。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共产主义,更不知有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朦朦胧胧,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人物。在十六、七岁时,我成为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后间道赴粤,投考黄埔军校,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毕业后于役军中,参加统一广东的战斗,随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受过几次伤,在日本留学时坐过牢,都是基于爱国主义而奋不顾身的。当然,我也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严重错误。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进行了抗美援朝,抵制了俄国人企图控制我国的巨大压力,反击了印度、越南的侵略,任何外国人在我国犯了罪,都要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国家仍然相当贫穷落后,一九八○年我到了美国,会见了不少老朋友,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虽已是垂暮之年,总乐意和大家谈论祖国的统一和加速祖国四个现代化
当过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中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籍华裔学者现任旧金山大学校长吴家玮先生根据这句话加以引伸说,这应该是香港、台湾与大陆统一后的中国。他希望旅美华人应该群策群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我十分赞赏和同意这种意见。我认为凡属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但也有已经完全丧失了国家民族意识的极少数民族败类,指责我是充当中共的鹰犬,台湾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李敖先生为此写了一篇《鹰犬将军》(见附录),纽约的北美日报转载此文时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宋希濂将军在垂暮之年,身在美国,远离国共两党,但因屡屡出面呼吁祖国统一大业而为人争议。这里被争议的焦点是宋将军应该效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还是应该效忠于政党?甚至于效忠于领袖个人?显然宋将军选择的是前者。这对仍然受着几千年封建意识影响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我的思想和少年时代一样,那时是救亡图存,现在是祖国的统一和祖国的富强。北美日报编者的这几句按语,可说是我这位行将八十高龄的人一生的总结。我十分感谢这位素无一面之缘的李敖先生为我所写的《鹰犬将军》,并决定用这篇大作作为本书的书名。
                                                          宋希濂 一九八五年六月于北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22:45 , Processed in 0.0324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