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3 14: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石店镇(17村)
马石店 明洪武年间,初姓由烟台初家迁此立村。因位居马石山下,村边开有旅店,故名。明中期,李、宫姓由万格庄、青山、枣林迁入。清初,荀、王姓由莱阳县、牟平县王家疃迁入。现520户。
东凤凰崖 明永乐年间,肖、宋姓由云南、莱阳县迁此定居,初名红河崖。万历年间,杨、张姓先后由牟平县上杨家、东井口迁此。清末以村东山峰形似凤凰而更名凤凰崖,后又更今名。现307户。
西凤凰崖 明嘉靖年间,姜姓由海阳县山前迁此定居。万历年间,杨姓由牟平县上杨家迁此。后王姓从海阳县迁入。因位于凤凰崖村之西,故名。现178户。
东涝口 北宋末年,沙德志由湖北省迁此立村,因此地涝洼,取名涝口。明嘉靖年间更今名。清道光末年,王姓由牟平县沙旺庄迁入。现266户。
西涝口 明初,有臧、沙姓居荣山之后(后迁走),取名荣山后。明嘉靖九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更名西涝口。清初,宋、张、杨、李姓先后由海阳县郭城、东井口、西凤凰崖、海阳县山前迁入。现450户。
草庵 明崇祯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定居,因近处残庙长满荒草,故名。清末,张姓由东井口、于姓由文登县、史姓由史家、沙姓由栖霞县大庄、矫姓由牟平县埠西头先后迁入。现113户。
台上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牟平县击鼓寺迁此地高台处立村,故名。清初,宫姓由青山迁入,后栾、姜、桑姓由牟平县东留疃和海阳县郭城迁入。现350户。
转山头 清康熙年间,于姓从栖霞县铁白沟、刘姓从黄格庄迁团山之前立村,取名团山头。后有王、宋姓迁入。清末,更今名。现254户。
沟东 明嘉靖三十五年,孙姓由栖霞涝都迁此处河沟之东立村,故名。清初,先后有宫、马、唐、王、张等姓迁入。现260户。
北果子 明正统十四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以村东有大石形似银杏,俗称白果,取名果子。明末,曲姓由牟平县潘格庄迁入。清乾隆年间更今名。现342户。
南果子 清乾隆年间,刘成由黄格庄迁果子村南定居立村,故名。后吴姓由福山县吴家迁入。现183户。
南马石 明洪武年间,宫姓由青山迁此立村。因村南有石柱缆马,取名缆马石。清初,枣林宫姓迁入,后初、阮、祝姓由马石店、社庄、海阳县朱吴迁入。后嫌“缆”字不雅,更今名。现250户。
姜家夼 清嘉庆年间,姜姓由海阳县松树夼迁南马石村南山夼定居,取名南夼。1980年更今名。现64户。
青山 金末元初,宫文章由莱阳县濯村迁此立村,以山取名青山。明崇祯六年,李姓由大崮头迁青山村南建南李家,清末,并入青山村。现600户。
枣林 明洪武年间,宫姓由青山迁此定居建村,因当地多酸枣树而得名。现242户。
井乔家 明洪武年间,乔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此处群山环抱,故名。清末,宫姓从青山迁入。现148户。
泊乔家 清道光十五年,乔姓由井乔家析居平泊地立村,故名。现35户。
诸往镇(49村)
东诸往 明洪武年间,隋姓由莱阳县曲坊迁此立村。因村前有一官道,来往人较多,取名诸往。后因村西建西诸往,而更今名。现520户。
西诸往 清初,王姓由姚家埠、刘姓由绕涧迁此立村,因位于诸往村西而得名。清末,郭、隋姓迁入。现410户。
大院 明初,朱、纪姓居此建村(后迁走),因村旁古寺院得名。万历年间,陈姓由栖霞县陈家疃迁此。清嘉庆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道光年间,王、彭姓先后由沟西、栖霞县沙河埠迁入。现303户。
凤凰台 清乾隆年间,姜姓由姜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形似龙戏水,故取名罩龙头。清末,王姓由申家迁入。1956年更今名。现80户。
九龙圈 清康熙年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村周围有九条山岭环绕而取名。现180户。
王家疃 明万历年间,杜姓从牟平县东关迁此立村杜家庄。后王姓迁此落居,人口发展快,故更今名。现221户。
冷格庄 明洪武年间,赵姓由云南迁此建村赵家庄(后迁走)。冷姓从云南迁此,更名冷格庄。崇祯年间,冷姓迁走,李姓由大崮头迁此落居,袭原名。清乾隆年间,姜、孟姓先后由涝口、莱阳县迁入。道光年间,滕、栾姓由地口、后庄迁入,后杜、孙姓由王家疃、育黎迁入。现731户。
安夼 清顺治四年,郑姓从由古迁来建村安夼,取安居山夼之意。道光八年,王姓由孙家夼迁入。现176户。
泊子庄 清乾隆年间,郑姓从由古迁此平泊处建村,故名。现142户。
唐家 明万历年间,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现204户。
许家 明洪武八年,许姓由安徽临淮县西沟村迁此立村,初名里仁,后更今名。清嘉庆年间,隋姓由东诸往迁入。现650户。
口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宫文彦由枣林迁此立村。因村西有一山口,当时为交通要道,故以此取名。清道光年间,姜、周姓先后由牟平县长治、海阳县周家沟迁入。后又有钟、鲁、孙姓迁入。现307户。
崖后 清顺治十六年,姚姓由文登县姚山头迁此处山崖之后定居立村,故名。乾隆年间,潘、宫、曲姓先后由战场泊、枣林、高陵迁入。道光年间,孙、郭姓先后由北寨、北勇家迁入。现250户。
李格庄 明洪武年间,李姓从云南迁此立村,明末迁走,郑姓从由古迁此。清初,于、史姓由流水头、史家迁入,袭原名。现127户。
流水头 明万历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此建村,取名长前。清乾隆年间,郑姓从由古迁入,更今名。现568户。
沟留家 明末,刘姓由四川迁来,落居山沟处称沟刘家。清初,郑、隋姓先后由东横道口、由古、野房迁此。清中期,刘姓迁走,更今名。现132户。
姜格庄 明洪武元年,曾姓(后改为尹姓)、荆姓居此。洪武八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姜格庄。清乾隆年间,李、许、傅、柳姓先后由蓬莱县八角山后、许家、福山县傅家疃、柳家迁入。后又有王、宋、刘、孙姓迁入。现358户。
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民国时期,韩、张、孙、刘姓迁入。现72户。
岳家 明崇祯年间,岳姓从荣成县迁此立村。清末,李、宫、王等姓迁入。现200户。
上石硼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因周围多石硼而得名石硼。清康熙年间更今名。现153户。
下石硼 清康熙年间,王史观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立村,因位于上石硼之下,故名。现156户。
西尚山 明万历四十三年,王篙由海阳县二王家迁来立村王家庄,1955年更今名。现103户。
中尚山 清乾隆年间,刘姓从黄格庄迁此立村刘家庄。1955年,更今名。现53户。
东尚山 北宋末年,刘姓居此立村,因位于尚山脚下而得名尚山。明成化年间,刘文胜从莱阳县贤友村迁此定居。1955年更今名。现330户。
大龙口 明嘉靖二年,宫姓由海阳县齐山迁此定居,后王、宫姓相继由海阳县嘴子后、青山迁此,以村旁地形取名卧龙村。清初,乔、鲁姓分别由井乔家、莱阳县朱柳迁入。1955年,为行政管理方便,而更今名。现713户。
二龙口 明嘉靖二十五年,孙姓由海阳县大夫疃迁此定居,以地势似二龙之首取名。清顺治年间,刘、宫姓由南寨、青山迁入。现280户。
西辛庄头 明正德八年,赵京春、赵京贵由西泓赵家迁此定居立村,取名新庄头,后更为辛庄头。万历年间,苑姓从招远迁入,再更今名。清乾隆年间,徐姓由孙家夼迁入。道光年间,张、刘姓由即墨县西城、绕涧迁入,后有王姓迁入。现142户。
东辛庄头 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辛庄头村东定居立村,故名。清末,刘姓由扫帚涧迁入。现176户。
沟西 明崇祯年间,隋姓由东诸往迁山沟西侧立村,故称沟西。清末,陈、张姓由大院、育黎迁入,后有王、赵姓由姚家埠、辛庄头迁入。现102户。
野房 明万历三十八年,隋姓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因此地原有看山草屋,人称野房而得名。现260户。
绕涧 明万历十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小河绕村而得名。清末,丁姓由海阳县南马格庄迁入。现710户。
青石楼 明洪武年间,魏姓由莱阳县闫家泊迁此立村,取名黄花楼。崇祯年间,于姓由铁山来居。清康熙五十九年,钟姓由东夼来居,更今名。现只有钟姓37户。
扫帚涧 明天顺年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因山涧长有灌木扫帚条子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朱、徐姓由草埠、海阳县盘石店迁入。乾隆年间,王、高、刘姓先后由姚家埠、海阳县矮槐树、中尚山迁入。现325户。
招民庄 明成化年间,隋天爵、隋天胜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招民庄,取兴旺发达之意。清康熙年间,王、许姓由牟平县石埠、许家迁入。现433户。
泊子 清康熙年间,肖、宋、刘姓先后从小云南、莱阳县大明村、段家迁此立村。因位于平原泊地,故名。嘉庆年间,于、李姓分别由黑影(今名光明)、城阴迁入。光绪年间,戴姓由邓家来居。现363户。
田家庄 清康熙十九年,田姓由平度县迁此立村田家,后王姓由姚家埠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40户。
光明 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从铁山迁此定居。后有葛、杨、刘、许等姓迁入,因位于山夼深处,太阳照射时间短而俗称黑影。1957年更今名。现60户。
姚家埠 明永乐年间,姚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河旁而取名。万历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定居,姚姓迁走。清初,丛姓由桑行埠迁入。现430户。
孙家夼 清顺治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前有孙姓居此称孙家夼),袭原名。康熙年间,王姓由垛疃迁入。现415户。
于家圈 清康熙年间,于姓从流水头迁罗山之后建村罗山后,清末更今名。现173户。
燕山泊 明崇祯六年,王姓由垛疃迁燕山前平泊地立村,故名。现238户。
后店 明初,赵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神童庙之后并有开店的,故名。万历年间,战姓由战家夼迁此,后两姓迁走。清康熙年间,王姓由孙家夼迁此定居,袭原称。现102户。
神童庙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唐代,沈、童姓土著老民建村,后二姓渐泯。明万历年间,张姓由莱阳县苍山迁此定居,因此处有神童庙而得名。清初,董、吕姓由海阳县大柴和刘格庄迁入。嘉庆年间,许、姜姓由许家、海阳县黑崮迁入。现420户。
后庄 明代前,兰姓居此,明宣德年间迁贾家庄(今名兰家)。王宣由垛疃迁此立村,因汉代此地曾开矿采铁,故取名矿合庄。清初,栾朋由马陵迁入,因居马陵村后,更名后庄。现223户。
铁山 清顺治年间,王、于姓先后由垛疃、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因村东有铁山而得名。乾隆年间,许、朱、孙、薛等姓先后由许家、扫帚涧、海阳县留格庄和河西迁入。现750户。
马陵 万历年间,孙、姜姓先后由姚家埠、峒岭迁此分别建村东马陵、西马陵。后栾姓由海阳县大栾家迁来。1956年两村合并,统称马陵。现556户。
垛疃 明天顺年间,王丛政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定居,以垛山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梅姓由梅家迁此,后有张、刘姓迁入。现465户。
前进 明末清初,丁、李姓先后由河东、大崮头迁此立村,因位于河之南取名河南。清末,王、姜姓由后庄、神童庙迁入。1978年更今名。现370户。
前夼 清宣统元年,李姓由河南(今名前进)析居建村。后有郑、王姓由帽张家、垛疃迁入,取名小河南。1956年更今名。现62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