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3 13: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12月,牙前县撤销,原划归牙前县的25个自然村和海阳县的黄草场、松树夼、柳树、院下、前夼、砂旺、后夼、史家8个自然村,划归乳山县。县西境延至柳树村,境域东西长度增至67公里。1951年12月,黄草场等8个村复归海阳县,乳山县恢复置县时境域。
1956年4月,东境西店子至西浪暖以东的东店子、朱家庄、徐埠头、七甲、瓦砌埠、才院、万家庄、紫草泊、裴家岛、芦上、小观、生家埠、百寿庄、出林庄、垒子、榆树底、东浪暧、二王家、许家、南稻地湾、北稻地湾、万家寨、孙家寨、风口集、外岛、里岛、吴家、菠罗岛、港北崖等31个村划归文登县。1957年12月,西浪暖村复归乳山县。1958年7月,牟平县大虎岚、小虎岚、正甲夼、卧龙、石字岘、由家庄6个村划归乳山县。时县境东端由里岛缩至西院后,境域东西长度为60公里。
1961年10月乳山复县时,东境以黄垒河为界,黄垒河以东原属南黄公社的万家口、鱼池、于家庄、隋家庄、郐家、徐家庄、北黄、大芦头、吴家庄、小芦头、坦埠、北七口、南七口、小营、庙东等15个村留属文登县。1964年6月,乳山口外的小青岛由海阳县划归乳山县。直至1993年撤县设市后,境域未变。东西横距60公里,南北纵长47公里,全境总面积1653.89平方公里。
1)区乡村制
1941年2月建县时,划7个区52个乡678个行政村。区名按数字排列称谓。各区区划范围;第一区,今海阳所镇、山沙滩镇和乳山口镇东部;第二区,今大孤山镇、徐家镇和城北镇南部及南黄镇西部;第三区,今南黄镇东半部和文登市小观镇大部及铺集镇西部;第四区,今冯家镇、下初镇;第五区,今午极镇、育黎镇和下初镇西部及城北镇北部;第六区,今崖子镇、马石店镇和诸往镇西北部;第七区,今夏村镇、乳山寨镇、乳山口镇大部及大孤山镇西部。当时境内尚未全部解放,国民党投降派苗占奎、丁庭、秦毓堂部仍占据海阳所、腾甲庄、黄村、午极、崖子等村庄,境内尚有6个国民党区政府及若干个乡政府,但所占地域面积很小。其时,各区、乡实际管理范围时有变动。
1941年,牟海县各区辖乡、村情况如下:
第一区辖堕山乡(14村)、望海乡(14村)、临海乡(13村)、西山乡(16村),其余4乡55村为国民党占领区,未正式建制。第二区辖黄山乡(14村)、万户乡(12村)、孤山乡(13村)、三山乡(11村)、峒岭乡(13村)、寺山乡(12村)、观海乡(10村)。
第三区辖香山乡(16村)、永峰乡(9村)、太平乡(11村)、南黄乡(9村)、胜泉乡(13村)、风岭乡(9村)、环海乡(12村)。
第四区辖圣水乡(11村)、汤泉乡(10村)、安乐乡(16村)、冯家乡(12村)、竹山乡(13村)、铜山乡(12村)、大安乡(15村)
第五区辖自由乡(10村)、午极乡(12村)、进德乡(13村)、自古乡(13村)、玉林乡(11村)、双山乡(13村)、福山乡(14村)、曲水乡(l1村)。
第六区辖崮头乡(13村)、发云乡(12村)、二海乡(16村)、蒿林乡(16村)、龙口乡(15村)、里仁乡(11村)、城阴乡(15村)、铁山乡(14村)。
第七区辖山后乡(16村)、岠嵎乡(15村)、泗水乡(16村)、夏村乡(10村)、祝家乡(17村)、曹城乡(17村)、江村乡(12村)。
1942年春,将7个区析划为13个区,取消乡建制。1942年9月,全境解放,行政区划和实际管理区域统一,各区机关有了相对固定驻地。各区辖域范围如下:一区海阳所一带,二区白沙滩一带,三区果园一带,四区珠港一带,五区东浪暖一带,六区砦里一带,七区冯家一带,八区午极一带,九区育黎一带,十区堆里一带,十一区东诸往一带,十二区南司马庄一带,十三区唐家一带。同月,由十三区析建夏村镇(辖夏东、夏西、夏南、夏北、夏中、南江村、北江村、岚子后、金碃岭、黄埠崖、南庄、北庄、炉上、小兰家庄、崔家15村)。1944年9月,撤夏村镇建十四区。
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同时将区名改以地名称谓,并辖446个行政村。各区名称和驻地:一区称港里区,区公所驻海阳所,辖28村;二区称堕崮山区,区公所驻桃村李家(后迁白沙滩),辖31村;三区称黄山区,区公所驻果园(后迁河东),辖30村;四区称南黄区,区公所驻珠堆(后迁南黄),辖40村;五区称浪暖区,区公所驻东浪暖(后迁小观),辖36村;六区称汤泉区,区公所驻砦里(后迁瑞木山),辖29村;七区称冯家区,区公所驻冯家,辖26村;八区称午极区,区公所驻午极,辖29村;九区称育黎区,区公所驻育黎,辖32村;十区称崖子区,区公所驻里(后迁崖子),辖28村(此时,该区西部17个行政村划归新建的牙前县);十一区称铁山区,区公所驻东诸往,辖33村;十二区称司马庄区,区公所驻台上(后迁南司马庄),辖34村;十三区称腾甲庄区,区公所驻改造夼(后迁常疃),辖34村;十四区称夏村区,区公所驻夏村(后迁石村),辖36村。1949年10月,析夏村区重建夏村镇。12月,增设马石区,区公所驻马石店,辖17村。时全县共设15区1镇。1950年7月,区名复按数宇排列称谓(马石区列第十五区),各区辖村不变。
1951年1月,根据《山东省乡人民代表会议试行组织条例》之规定,开始建立乡政权。至5月,全县共建乡政权159个,分属15个区政府。同年12月,撤第十五区,所辖黄草场、松树夼等8村划归海阳县,余者并入第十区。各区辖乡如下;
一区辖海阳所、张家庄、赵家庄、大庄、水头、西泓、南泓、黄岛、杜家岛、李家、南夼11乡;
二区辖白沙滩、常家庄、宫家、大陶家、董格庄、玉前庄、小陶家、焉家、大单家、桃村王家、吉林、六村屯12乡;
三区辖胡家、万户、大史家、小史家、上册、上夼、店子头、林家、八里甸9乡;
四区辖峒岭、岭上、徐家、老鸦庄、洋村、归仁、杨家屯、南黄、珠堆、斜山、冷家、湾头、黄疃13乡;
五区辖北黄、坦埠、七口、万家口、三庄、店子、紫草泊、才院、小观、洋水、西浪暖、稻地湾、垒子13乡;
六区辖汤上、马家泊子、万家、官庄、吉子园、花家疃、徐家村、北寨、东庄9乡;
七区辖冯家、河南村、马台石、山前庄、史家疃、下初、三甲、段家、吕格庄9乡;
八区辖中庄、南庄、宋家庄、土心头、西泊、黄格庄、小寨、卢家、柳家、午极10乡;
九区辖房屋、七甲、西纪村、南北山、小疃、藏金夼、汪水、育黎、北西屋、勇家、鲁济11乡;
十区辖河北、由古、大崮头、泽科、削里、岛子、蓬家夼、山东、崖子、马石店、北果子、青山、台上、井口、涝口15乡;
十一区辖诸往、许家、冷格庄、流水头、崖后、龙口、尚山、铁山、垛疃、马陵、孙家夼、绕涧12乡;
十二区辖乳山寨、楼村、横山后、李家兴、贾家、管村、东司马庄、南司马庄、人石、果枣夼、驾马沟11乡;
十三区辖唐家、陈家、秦家庄、井子、兰家、常疃、改造夼、里村、腾甲庄、前尹家、锅上、野子12乡;
十四区辖官庄、炉上、泗水头、冷家、石村、江村、东家、邵家、石头圈、黄村、马家庄11乡;
夏村镇辖夏东、夏西、夏南、夏北、夏中5个里(每个里为一个行政村)。
1954年8月,四区、五区重新调整区划,四区(内地区)辖:南黄、峒岭、归仁、珠堆、斜山、冷家、湾头、黄疃、北黄、坦埠、七口、万家口、三庄13乡;五区(渔业区)辖:徐家、岭上、老鸦庄、洋村、杨家屯、店子、紫草泊、才院、小观、洋水、西浪暖、稻地湾、垒子13乡。
1955年9月,区名由数字排列称谓再次改以地名称谓:一区称港里区,二区称堕,因崮山区,三区称黄山区,四区称南黄区,五区称浪暖区,六区称汤泉区,七区称下初区,八区称午极区,九区称育黎区,十区称崖子区,十一区称铁山区,十二区称司马庄区,十三区称腾甲庄区,十四区称石村区,夏村镇不变。11月,将157个乡调整为145个乡。
1956年2月,撒汤泉区和下初区,建冯家区;撤腾甲庄区、石村区、夏村镇,建夏村区。4月,撤浪暧区,将东浪暧、西浪暖、紫草泊、稻地湾、店子、垒子6乡31村划归文登县,余者并入南黄区。12月,重新进行区划调整,港里区并入堕崮山区,午极区并入育黎区,夏村区改名夏村镇。同时小乡并为大乡。至年底,全县共辖8区1镇42乡。各区辖乡如下:
堕崮山区 辖南泓、西泓、白沙滩、海阳所、大单家、大陶家、念头、唐家8乡;
黄山区 辖孤山、万户、上册、石头圈4乡;
南黄区 辖黄疃、洋村、南黄、坦埠、湾头5乡;冯家区 辖瑞木山、冯家、下初、河南村、花家疃、中寨6乡;
育黎区 辖午极、小疃、南西屋、由古、育黎5乡;
崖子区 辖崮头、凤凰崖、北果子、崖子4乡;
铁山区 辖诸往、马陵、龙口、流水头4乡;
司马庄区 辖横山后、台上、乳山寨、司马庄、锅上、官庄6乡;
夏村镇直 辖32村。
1957年7月,撤区建制,县直搪辖乡镇。是年12月,西浪暖村由文登县夏归乳山县南黄乡。1958年2月,撤销大单家、上册、黄疃、湾头、中寨、由古、官庄、司马庄8乡。7月,撤销西泓、南泓、念头、万户、瑞木山、南西屋、凤凰崖、崮头、龙口、马陵、横山后、锅上12乡。至此,全县辖22乡1镇。同月,牟平县的大虎岚等6村划归乳山具午极乡。
(2)社队制
1958年9月,取消乡镇、村建制。成立海阳所、白沙滩、上册、石头圈、洋村、南黄、冯家、下初、午极、育黎、崖子、诸往、乳山寨、唐家、夏村1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分辖603个生产大队。10月,乳山县建制撤销,南黄、洋村2个公社划归文登县;育黎、崖子、午极、冯家、诸往、上册、石头圈、下初8个公社划归烟台市(1959年11月改属牟平县);夏村、乳山寨、白沙滩、海阳所、唐家5个公社划县。
1961年10月乳山夏县时,辖11个公社(夏村、崖子、午极、育黎、冯家、诸往、南黄、乳山寨、上册、白沙滩、海阳所)。1962年4月,从夏村公社析建唐家公社,从冯家公社析建下初公社;12月,从南黄公社析建洋村公社(翌年3月易名徐家社),从上册公社析建石头圈公社。1969年7月,从崖子公社拆建马石店公社。1981年8月,唐家公社更名祝家庄公社,上册公社更名大孤山公社。1982年1月,撤夏村公社恢复夏村镇。时全县共辖1个镇15个公社598个大队。
(3) 镇(乡)村制
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恢复乡镇、村建制。原15个人民公社改为15个乡、镇,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时划祝家公社10个行政村(西王家庄、秦家庄、新建村、西北岛、刘家庄、旗杆石、新庄、陈家、寨前、江村洼)和海阳所公社4个行政村(后山于家、西山、姜家庄、小青岛),组建乳山口镇。时全县共设9个乡(马石店、下初、诸往、石头圈、乳山寨、大孤山、徐家、白沙滩、祝家庄)、8个镇(夏村、崖子、午极、育黎、冯家、海阳所、南黄、乳山口),辖600个行政村。1986年 1月,撤祝家庄乡,其辖区并入乳山口镇。1987年6月,乳山口镇后山于家、西山、姜家庄3村划归海阳所镇。1990年1月,下初、乳山寨、诸往、大孤山、白沙滩5乡改为镇。1994年3月,徐家乡、马石店乡改为镇,石头圈乡更名城北镇。至此,全市辖16镇601个行政村。
(1)市区
乳山市区位于市境中南部,黄埠崖河与夏村河交汇处的东北部平原地带,平均海拔16米。东至威海市治101公里,北至烟台市治97公里,西至青岛市治168公里。市区四周丘陵环绕,周高中低,形如盆地,市中心地形较为平坦。青威、烟乳两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桃戚铁路乳山站位于市区北5公里处,南部乳山口港距市区15公里,交通便利。
明洪武年间,夏姓在此建村,故名夏村。因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至清初,夏村已成为牟平县南境的重要集镇。清同治元年,为防御捻军入村,筑城垣。城内建有关公庙、财神庙,城东建有宫夏院。至清末,夏村已发展至近千户(为海阳县第一大村),成为海阳县东境重要商品集散地,有“旱路小码头”之称。城内十字街口为繁华地带,街道两侧有商店、旅店、饭馆、药铺、钱庄、当铺、牙行、赌局、理发等商号50余家,有酿酒、榨油、鞋铺等手工作坊。每逢集日,上市人数近万人,盛时达万人以上。
民国时期,海阳县第三区政府驻夏村。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军入侵和经济封锁,城内多数商号倒闭,经济日渐萧条。1942年9月,置夏村镇,城内划5个里,城郊辖黄埠崖、金碃岭、南江村、北江村、庄上、北庄、炉上、崔家、岚子后、小兰家庄10个村。1944年9月,夏村撤镇建区,区政府驻此。1945年1月,夏村被定为乳山县城,县政府机关迁此。从此,夏村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