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冷氏宗亲网

查看: 3082|回复: 0

血源根连手足情 万里千年梦寐沉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40

回帖

7358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358
发表于 2018-3-28 14:0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冻冰 于 2018-3-30 12:10 编辑

血源根连手足情    万里千年梦寐沉——写给冷氏源参考

(江西上高冷族理事会)


        这次全国的冷氏族亲代表在《北京见面暨文化交流会》是冷氏家族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一次大聚会,我们虽自愧无能参加,但对肇端会议的组织者赞助者和积极参与者表示万分的敬意和感激。尤其是拜读有关会议的记录文件后,更使我们感到:通过聚会不仅实现了数百年的“离情园梦”;而且确如《前言》中所示:是一次“内容丰富,结果喜人,影响深远”的聚会,它同时给全国的冷氏族亲掀起了寻根祖的波涛,使原已脉联源清的冷氏族亲,也纷纷行动,不辞“鞍马劳顿”寻往祖籍扫墓祭祖。为此,我们想借此“东风”继以些许信息,寻找因几经战乱、毁失族谱而久失联系的族亲以备其在源途中参考;同时也为我们拟再次重修族谱中作“亡羊补牢”,以慰沉沉苦思,抑犹未为晚。下面是我们仅有的一点资料与思考:
           一、江西冷姓源流:“江右之有冷氏自谟始”这是江西冷姓尽人皆知的史实。古称牟田的《冷氏家谱序》也载:“至唐有杰者居吴江(江苏吴江市)任豫州(今属河南)知县,杰数传光世,光世生谟,大唐进士,官河东(唐属山西)都转运使,钦差抚军镇守筠州(今江西高安),遂家候封焉”。谟公生于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拜黄州(湖北长江一带)刺使,唐僖宗二年(公元875年)封忠义候迁筠州。请看图(一)

       可是家谱一直给后代留着质疑:
1、谟公这次迁徒虽不算冷氏的总支,但光世公生有四子,三子均有生考,学历、官历均寿终于筠,唯谋议无后传历史失考诏的生平也失考,这是一谜?
2、谟的幼子翼有后,居岳州(即岳阳)但失考,这又给人一谜?
3、谟公有曾孙三,次孙仲文居杭州幼孙季文有后,都失考,这又给人一谜,唯长孙孟文传录清楚。
4、对于光世公之前,谟公之后传要解这些谜中之谜的底,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期望能在寻根路上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
正所谓:“寻根路漫漫,苦中也有甜”,通过这次全国冷氏宗亲联谊,抑可護得圆满结果。
二、上高冷氏源流概况:
       谟公之曾孙孟文,别名嘉,号秀峰,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五代后梁进士,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特进光禄大夫两准转运租庸盐铁判官赐紫金鱼袋,生子四、卜筑而居,各系其志。据高安候封道光已亥年谱载:“自候封而徒牟田者溪公也。
溪公系孟文公三子,学名来惠,字仁声,议政拨贡,公自候封徒上高斜山东(约于后汉前后期),时有曲水渡以竹桥,结庵乐业,别号竹庵先生。“自后薪火相传,瓜瓞绵延,冷氏子孙蔓延上高,纵广数十余里,虽支分派衍,然共一大宗祠。请看(图二)



      遗憾的是“人事有代谢,去来成古今”,几经战乱,我地的旧谱已毁失殆尽,致使对历代的先祖传承不能衔接,对历代分迁,出走的族亲,不知其名讳,时间、住址,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并带来今日寻根访祖的困难,其失落的痛苦感受是不言已喻。到1996年重修《墓田冷氏族谱》,出其不意,于旧谱的破纸烂页中发现岭上村正房支下载有后裔、商寓湖南桑植县,于是编谱委员会,不惧艰难曲折之苦,派人亲往湖南访查,才终于找到同脉亲人入谱同修。他们最初的定居地是桑植县水田坝,后不知何因?继由水田坝全迁鹿耳口,至今水田坝空无一人。继经几代人的繁衍,现今全居住于湖南省的石门县和永顺县,鹿耳口成了他们的发祥地。后来又在萍乡、牛石等地联系上更多的一脉相承的冷氏族亲,感谢他们献给资料,为我重修族谱奠定了基础。直到近两年的清明节中,各地区及浏阳等地的族亲也莅临我地参加祭扫祖墓,并便带家谱,使我们联系清楚了兴公支下的源流,我们感到难以言表的荣庆和感激。
      三、对《浏阳族谱》中的一点商榷:
由于去年清明节会晤,拜读《浏阳族谱》并复印其《源流序》,事后发现序中载:“溪之子建荣、建贵、建贵子民光、民光三子,重、厚、兴,兴自牟田徒马头江,普里湾等处,兴—子文达……等语。读之与我地谱书中有些不相符,因而引起质疑:
1、建贵有子二:民光、民新。浏谱只提一个民光,这是一疑?但民新失考。
2、民光有五子:重、厚、胜、兴、由;但载重、胜,兴空白;这次兴联系上。浏谱只提重、厚、兴,这又是一疑?
3、马头江,普里湾两地名我地谱书中均有其村名,但普里湾地名今已失考,马头江现名马岗行政村,是由古牟田村厚公的12代孙瑛公所建,时约元代中期,现马岗全是厚公的子孙。
4、兴公的出生时代,相距很远,所以“兴自牟田徒马头江”是错误,或徒普里湾是正确的。
       四、上高牟田地理名称与分迁情况:
为有利于查对历史和文件起见,现将牟田古往以来的名称衍变情况简介于下:
上高县东汉时期(公元184年)始立县,名上蔡县,后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更名望蔡县,到南唐后周(公元952年)才更名上高县,县治敖阳,至今未变。
牟田后汉以前这块厚土可能尚未衍生其名?对它的行政区域名更不详,只传说:“沿小溪,东岸高地小村林立多以刘、罗、朱等姓氏杂居于此,后来这些姓氏的人口、村落不知何因逐渐灭迹?全变成冷姓独居。据说宋前小溪西岸平原多生芦苇,岳飞抗金于此摆开战场,故留有岳飞坪,岳飞庙遗迹,后来两岸人口、生产的发展,变芦苇洲成阡陌,可能牟田名即由此时而得。继后居于斜山的溪公子孙庭实也往西迁,建立了一个新庄(即祖居背后地方)。庭实公迁西后,人口日见发展,于是再由祖居散分建村,各谋发展。路漫漫兮环境变,于是出现牟田街,至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实行后区,乡团建制,那时牟田尚不繁荣,属二区,礼贤上,乡景行团。再至民国期,牟田街的盛况,才遐迩闻名,大概又因“牟”与“谋”同义忌讳,又改名墓田乡,沿革至今仍称墓田村民委员会。
        墓田位于上高县城东偏北,地形东西丘陵地带,南北—马平川,中间夹有一条大河,名漳河,东岸绕墓田街有条小溪,沿祖居村口浍入漳河。离墓田约一公里处有一山,名天子岭,高数十米,即安葬溪公之地。若登山囊括两岸山水,印带成翠,风景如画。冷氏后裔居此蕃衍数百年,因地处要冲历朝历代屡遭兵家必争,生灵涂炭,死伤率极高,影响了发展,截至今止,除外迁不过1万人左右,算当地一旺族。明清时期,前后共建有大小祠堂四幢,但在抗日战争中均遭日军焚毁,大宗祠堂先祖并留有祭田六十亩,经府县立案,以示其后世守勿替,既严且厚矣,此项收入,以资历年祭祀,扶助贫困,兴办教育之用,解放后收归集体所有。
其次,关于往后的发展分迁情况:溪公自筠阳徒斜山后,因地理的形势与社会形态关系,12代前,在当地看来发展是比较缓慢,有的迁外地失考,有的死亡,至13代就繁荣昌盛。考谱载,明、清期冷氏于上高境内的分迁地就有如下的自然村名:庭实公分四房:
①名节公肇自祖居(原名新庄)继建竹子棚,再由祖居徒马头,江(又名新坊)后分迁仙姑堆。同时由祖居又分一支到上梓塘。
②名芳公源自祖居,一支分晏塘,一支分下梓塘,一支分界埠冷家,一大支分松树下,再由松松树下分小支到南岭。
③名正公源自祖居,一小支分小村前,一大支迁岭上(又名去岭)再由岭上分支到刘家岭,茶埚,湖南桑植、横江、水段,又由水段分一支清源。
④名威公由祖居徒新峰(又名新屋里),再由新峰分迁圳背(又名圳西)港背、茜坑、熊家里、垱头等地。
庭杰公也有四房:寅、清、恭、政四子,全迁桥头靠西叫冷家,靠东头叫坎上,又一小支迁上斜山,一小支迁城陂。
庭恪公全迁铜锣坑,现名同塘村。
庭维公仍留斜山未动。余下庭米、庭和、庭朝三公失考
以上分徒的村名,据高安祖籍候封古谱均有记载。
余下大寺塔、普里湾等地名现已失迹,从此冷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历届修谱年代和郡堂号、派号
1、考资料载先后曾进行五次族谱编修:一次是清乾隆元年丙辰夏(1736年);二修是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仲夏(1789年);三修是清道光十九年已亥(1831年);四修是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孟冬(1886年);五修是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1936年);直到解放后1996年丙子秋才重修六次族谱。
2、墓田冷氏的郡号是:京兆、堂号:余庆堂
3、旧定派号二十字:则以庭名和,奇方尚应中,宗绍守猷继,任惠福兴崇。
         后于清道光四年甲申之秋,江、湖、溪、海四公后裔晤于郡城试馆,合议新派三十字,自36世起,规定四公后裔沿用,该件资料,高安候封亦存档,结果唯我公沿用至今未改,新派三十字同样一上一下用:
                                    
  报勋兆禧运,功业敷化均;
                                 本原克昭著,经理资赞臣;
                                 训贻宪章裕,抡秀多仕伸。

六、计划和建议
   早在1994年时期,我地联同修水组建:邀请江西全省冷氏代表,聚会墓田,当时出席的有:南昌、高安、奉新、宜丰、修水、武宁、上高等县的冷氏族亲计数十余人共聚墓田三天整,同叙久别重逢的离情,并提出撰修全省冷氏族谱多项议程,后因人事变动,未能告成。近年我们又寻踪始祖坟进行重修祭扫,以尽子孙遗孝。目前计划恢复原被日军所毁冷氏大宗祠,以安妥敬宗收族之道。我们正处于国家盛世的时代,每逢佳节倍思亲,冷源同根,独自崛屿,天下冷姓是一家的思亲理念,我们同群贤的矢志一样,建议借这次聚会后的热潮,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再来次新的创新精神,继续把过去因受时代影响,各方面不发达而各自为战所修的家谱,设法成立专门机构,再进行全面梳理清楚,撰编一部《全国冷氏族谱大全》,有如冷宽将军所示:“中华民族梦,冷门奋争先”,使冷氏这棵不大不小的树立于中华多民族之林,主干明显,支分缕析,其中内容包括发源住址、人口、名人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等,这是件古往今来伟大的创举,又是冷氏族人的梦想,只要全国族亲下定决心,梦想必可成真。这是我们的拙建。
   
                                    
        (冷少冰家亲整理收集 冷静 冷艺家亲提供图片资料 仅供参考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11-23 18:47 , Processed in 0.0273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