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冻冰 于 2019-12-25 17:53 编辑
民国十四年版(大足支脉)宗谱 原图由大足先刚宗亲QQ提供 一、需要考证及勘误项 1、文中记载“孤揆公…娶妻彭氏,生廷叟公,宋光宗时居光禄大夫…取陶氏生玉光公,字宝玉,监察御史。取徐氏生世光公,宋真(熙)宗时…生谟公逊公昱公。宋仁宗时…孟文公任黄州太守……”明显世代混乱,或者出生年月有问题,必须严肃考证! “孤揆公…宋光宗时光禄大夫”,而宋光宗赵惇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 “世光公在宋真宗时升任御史”,而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宋仁宗时…孟文公任黄州太守”,而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1063年在位。 2、勘误:文中写有熙宗,但宋朝历史上没有宋熙宗,整个中华历史上也没有熙宗 3、需要佐证的问题,本《大足谱》除“筠阳公落业大竹、老五仍归湖广”与《大竹谱》相同外,有以下内容与《大竹谱》不同: ⑴紫电公生六子“长子筠邻次子筠隍三子筠阳四子筠阡五子筠陌六子筠阶”,长子留守侍奉父母,筠阳排行老三,并无其它兄弟的落业之处。《大竹谱》“紫电公生七子,筠阳为长子…二房冷筠竹韩氏在潼州落业,三房冷筠梅张氏在云阳落业,四房冷筠兰徐氏在夔府落业,六房冷筠柏冉氏在达州落业,七房冷筠心范氏在长寿落业。五弟筠松回湖广侍奉父母”。看得出来,除筠阳公外,其余名字也不相同。 ⑵本谱记载“元寿公帅紫冠紫冕公等奉旨讨贼,殁于王事,葬于大足。”而《大足谱》则记载葬于大足。需待查证。 二、依据图片释文断句 且夫族赖有谱,尤国重有史也。史以纪(记)一朝兴废隆替,谱以载一族世系渊源:序照穆,定亲疏,稽支派,别尊卑,承承继继,相传数十世至数百世而不忘其所自也。 溯吾冷氏,肇于伶伦公,起自轩辕氏时。公于黄帝陛下位列六术之职。因造律吕有功,帝封邑京兆,系徙出焉二世祖州鸠公。古云“治律以伶伦,问律以州鸠”,均称乐官之祖。 东周时,至公为秦国大夫。 汉时丰公为淄州太守,尚公羊春秋之学,致官笃信从之心。 后汉豫州寿光公一生养气有寿。 星图再传,至杰公,居吴江,为豫州尹,其子朝阳公有诗名世,大历才子故曰:才子诗高名传大历。 培楼公为音侓官。 至义公,大宋开宝中任杭州太守,遂居杭州。 孤揆公,安陵人,负琴行乐,遗有绘图,后居江西九江府德安县落业,娶妻彭氏,生廷叟公,宋光宗时居光禄大夫,诗酒陶然自适,翰林院黄山谷有诗贺之,诗云“冷乡多智髪苍苍,牛刀发硎司一邦”;又曰“负琴图绘勘摹,孤揆锋芒可试。山谷留题”。联云,伶伦之后居京兆,廷叟以前有寿光。取陶氏生玉光公,字宝玉,监察御史。取徐氏生世光公,宋真(熙)宗时擢御史,生谟公逊公昱公。宋仁宗时,至和公昱之冢子生孟文公任黄州太守,次子仲文公奉使任岳州管军元帅,文武全才。孟文获迁江都转运史司宣奉大夫通判,后以例卸事历偏江南,遂居筠州义门后寓,今之辽江而寄,终年九十归土,于高安之莲花塘而侧茔。 嗜素茂公祀之生子有四,江湖溪海是其字焉。然江也,住辽江而爰得我所;湖也,适属封而贻厥孙谋;溪也,乐斜山聿来胥宇;海也,于公宁泰清之地而远适其志焉。 故斜山之有冷氏自溪而始厥,后居江西南昌府奉新县落业,生广文广德广大三子;广大公儒医名世,娶赵氏生悠久公;幼入文庠,娶严氏生学校学正学真三子; 学真娶金氏,迨元世祖时奉抽丁命江西填湖广,学真公偕金氏入湖广住麻城县孝感乡凤山观吴仙里,沿河五里皆是查标为记,止戎马之乱。任粮米一石六斗黑丹文契为凭。所生元福元寿元康元宁四子。 元福公娶沈氏生长子紫电公、号清霜,中武魁,娶周氏生六子;元福公次子紫霞入文庠。元寿公中文魁娶陈氏生三子紫金紫冠紫微,紫冠中武魁。元康公娶李氏生紫气紫光皆入文庠,元宁公娶杨氏生紫冕紫染紫阳紫昶四子,紫染入武庠,紫冕中武魁。 明洪武元年,元寿紫冠紫冕公等奉旨讨贼,率乡勇数千,各备军械马匹抵四川重庆府大足县剿匪杀敌,交锋之初,大获全胜,刺杀贼将十余员,其余死者尸横遍地,血集成渠。退而大劳兵丁。只翼建功立业,谁知天命将尽。贼复率队来攻,遂致寡不敌众弱不敌强,三名举人皆没于王事。大足县令黄公即写檄文报明圣祖勅赐“报国抡才”,御题匾式“三孝廉冷乡元寿紫冠紫冕之墓”。俱葬大足县北门外,壬山丙向。墓前有碑记。 洪武次年二月初十日,紫电公见榜文填西蜀,乃召诸子而嘱谕曰:除长子筠邻留守住家庭奉我二老,其次子筠隍三子筠阳四子筠阡五子筠陌六子筠阶尔等各备行装食粮,不如赴西蜀去占田园,到吾叔兄墓前祭奠可也。 筠阳携冯氏及兄弟等,均遵亲命告辞父母兄嫂随同起程,未上一月来在四川重庆,亲到府中各领嘿册文凭。弟兄分首之时涕零如雨,将锅一口打破五块为记。记云:“打锅打锅,锅破奈何?锅破犹可,国破杀我。兄弟一别,难以相亲,年没代远,见此题真。”又曰:“父母居湖广,男儿共惨伤!何日能奉恙?尽夜永难忘!”。筠阳偕弟兄等除留住府中,初插涪州、丰都、南川、大足。到北门三孝廉叔兄墓前处,备香帛酒醴祭奠已毕,不禁潸焉出涕。又只见圣祖勅赐“报国抡才”匾式御题,云:“伶伦生虎将,报国把身亡。湖广声名播,麻城姓字香。三人同勅赐,四海仰余良。从此昭宗烈,应留百世芳。”继插铜梁、合江、长寿、垫江、忠州。终插梁山、人寿、邻水、渠县。筠阳落业大竹、筠陌仍归湖广。所有子侄又散处夔府、达州、泸州、内江等府州县,总计认粮米八石四斗,皆黑册文凭。 再传至登信,即吾支始祖也,弟兄四人:长登孝、仲登弟、叔登忠因乱不知所往,惟我祖登信由重庆迁于永邑松溉孔家墙立业。递传至曰:“贵公历九世,先五世殁葬通踏林,后四世殁葬莲花坝。”曰“贵公子明选公于万历中徙津邑五都,距龙门桥里许,地名大坝头落业。维时原有旧谱保存无恙,至明末而张献忠蹂蜀,明选子应明公逃徙贵州,及清定鼎,由黔返蜀,始复故里,所持旧谱损坏,幸琏玲二祖抄本犹存。探本穷源,追溯亦易。惜各处一方重修之事逐废。迨光绪元年,族中绍槐、国兴、国祯等曾谋诸族众:谱应急修,否则难稽其时。乐从者居多,无如草创初成,事又中止,仅得缮本相传而已。 越民国十四年乙丑春,族人利川、海春、兴廷、如泉、焕然、福安、德光、玉春、连成、义兴等,念时局之迁变无常,族内之支分派衍,谱仍迁延不修,则世日益变,族日益繁,必致不相维,繁而照穆紊也。乃提出修族之举,族众乐从复议。委余撰稿编纂,将各支各房清其本源,别其支派,絛分缕晰,燦若明星。俾后世阅者知支为某公脉派、某房系、某祖,源流若纲之在纲,有条而不紊;如珠之贯索,有秩而不瑜。敦一本睦九族,其在斯乎! 兹值续修告成,余照旧谱仅为之略述。 十二世孙 祈祥、瑞齐 敬述
三、依据原文的大足世系图图 世代
| | | | | | | | | 始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202~8年,25~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 | | | ……
|
| | | | |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 | | | ……
| 1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1
| | | | | 光宗赵惇, 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 | | | 2
| | | | | | | | 3
| | | | | 历史上没有宋熙宗,只有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1063年在位。 | | | |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2
| | | | | | | | ……
| 1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四、白话文 话说一个宗族有族谱作为依据,好比国家有历史一样重要。一部国史是记载一个朝代的兴废隆替,一本族谱是承载一个宗族的世系传承和历史渊源:序列父子尊卑,确定亲疏远近,稽查支门别派,区别长幼辈分,渊远流长,传承千秋万代而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的。 追溯我冷氏宗源,开始于伶伦公,发源于轩辕黄帝时代。伶伦公在轩辕黄帝陛下麾下参与了“六项技术”的发明创造,主要负责确定律吕即给音乐订基调。因制造律吕劳苦功高,轩辕黄帝在当时的京城封赏给伶伦公一块地。并在此生出二世祖州鸠公。古话说的“治律以伶伦,问律以州鸠”就是说的他父子俩,都被后世称为音乐之祖。 到了东周时代,至公官任为秦国大夫。 汉朝时,丰公出任淄州太守,业余时间研究《尚公羊春秋》,学问之高研究之深,得到官方的认同和世人的推崇。 到了后汉时代,豫州的寿光公一生练功,养生有道,长寿有方。 薪火再传,到杰公,居住在吴江,官任豫州尹。他的儿子朝阳公有名诗词留传后世,由此唐朝大历年间的才子赞颂他的诗词“才子诗高名传大历”。 培楼公官任音侓官。 到了义公在大宋开宝年间出任杭州太守,从此居住在杭州。 孤揆公,安陵人,擅长琴棋书画,留有传世名画,后来居住在江西九江府德安县落业,娶妻彭氏,生子廷叟。孤揆公在宋光宗时代官居光禄大夫,把酒吟诗,自我陶醉,好不自在。翰林院黄山谷专门题诗恭维他,“冷乡多智髪苍苍,牛刀发硎司一邦” ;又曰“负琴图绘勘摹,孤揆锋芒可试。山谷留题”。想那廷叟公,可以称得上“伶伦之后居京兆,廷叟以前有寿光”,娶陶氏生玉光公,字宝玉,做官到监察御史。娶徐氏生世光公,宋真(熙)宗时被提拔为御史,生谟、逊、昱三子。到了宋仁宗时代,和公,他是昱公的长子,生有长子孟文公,做官做到黄州太守,次子仲文公奉命出任岳州管军元帅,文武全才。后来孟文公又升迁为扬州江都转运史专职宣奉大夫通判,最后以例卸事退休到江南,在筠州即现在的辽江的义门后面的寓所居住,享年九十,葬于高安之莲花塘侧面。 喜欢素食的茂公祀之生有四个儿子,江湖溪海分别是他们的名字。江公,住在辽江才觉得是他的好去处;湖公,留在封爵属地才是为子孙的将来做好安排;溪公,喜欢斜山那里特别适宜于居住的环境;海公,为了自身理想而远迁到公宁泰清去奋斗。所以说,斜山有冷氏是从自溪公开始的,后迁居江西南昌府奉新县落业,生广文广德广大三个儿子。广大公儒学医学闻名于当世,娶赵氏生悠久公,悠久公聪明好学年幼时就进入文庠学习。悠久公娶严氏生有学校学正学真三个儿子,学真娶金氏,在元世祖时奉命抽丁江西填湖广,学真公同金氏迁入湖广住麻城县孝感乡凤山观吴仙里,沿河五里都插上标记作为依据,这才制止了当地的兵马之乱象,到当地政府认领了粮米一石六斗的税赋,领有用朱砂签字画押的黑册文书作为凭据。学真公与金氏生有元福元寿元康元宁四个儿子,元福公与沈氏生有长子紫电公号清霜中武魁,娶周氏生有六个儿子;元福公次子紫霞入文庠。元寿公娶陈氏中文魁生三个儿子紫金紫冠紫微,紫冠中武魁。元康公娶李氏生紫气紫光皆入文庠,元宁公娶杨氏生紫冕紫染紫阳紫昶四子,紫染入武庠,紫冕中武魁。 明洪武元年,元寿公率领紫冠紫冕等奉旨剿匪,统率数千乡勇,带上足够的军械马匹抵达四川重庆府大足县与土匪贼交战,大获全胜,杀死杀伤十多名土匪将领,土匪喽啰更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战斗结束后犒劳三军。只盼这一仗能建功立业,哪知道天命难违!紧接着土匪又纠结乌合之众,从四面八方再次围攻过来,最终因为寡不敌众,三名举人都为朝廷英勇战死。大足黄县令马上书写文书上报朝廷,明圣祖勅赐“报国抡才”之名号,并亲自题写墓碑匾额“三孝廉冷乡元寿紫冠紫冕之墓”。他们仨都葬在大足县北门外,阴宅壬山丙向,有墓碑详记。 洪武二年二月初十日,紫电公看见填西蜀的榜文后,就召集几个儿子在一起并叮嘱他们说:除长子筠邻留下来守住家庭奉养我二老外,其次子筠隍三子筠阳四子筠阡五子筠陌六子筠阶,你们各自都准备好行李粮草,前去西蜀插标圈地安家置业,顺便到我叔叔兄弟墓前祭奠一下。由此筠阳携冯氏及兄弟等,告辞了父母哥嫂,遵照父命一同起程前往西蜀。不到一个月便来到四川重庆,大家一起亲自到府衙领取了各自黑册文凭。分手之时,兄弟无不痛哭流涕,泪如雨下,将一口锅打成五块作为留念。这正是:“打锅打锅,锅破奈何?锅破犹可,国破杀我。兄弟一别,难以相亲,年没代远,见此题真。”又曰:“父母居湖广,男儿共惨伤!何日能奉恙?尽夜永难忘!”。他们先将家人安顿在重庆后,筠阳偕同众弟兄最先在涪州、丰都、南川、大足等地插标圈地。在大足插标圈地时,众兄弟带着香蜡纸烛、酒蔬瓜果等供品来到北门元寿紫冠紫冕叔侄三孝廉墓前祭拜完毕后,不禁潸然泪下。望着圣祖御赐的“报国抡才”匾题,叹息到:“伶伦生虎将,报国把身亡。湖广声名播,麻城姓字香。三人同勅赐,四海仰余良。从此昭宗烈,应留百世芳。”接下来又到铜梁、合江、长寿、垫江、忠州插标圈地,最后到梁山、人寿、邻水、渠县等地插标圈地。最终筠阳在大竹落业、筠陌回到湖广老家。其余子侄又散落到夔府、达州、泸州、内江等府州县衙,总计认购粮米八石四斗的税赋,都有黑册文凭作为依据。 香火再传,到了我们大足支脉始祖登信公时,他们弟兄共四人:老大登孝、老二登弟、老三登忠都因连年战乱不知所终。只有我们的祖先登信公由重庆迁移到永川县松溉镇孔家墙立业。后面的传承记录为:“贵公历九世,前五世身后葬于通踏林,后四世身后葬于莲花坝。”又有记录“贵公的儿子,明选公在万历中叶迁往江津五都,距离龙门桥大约一里路的地名叫做大坝头的地方落业。到此时,原有旧家谱仍然完好保存。到了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搞大屠杀,明选公的儿子应明公迁往贵州避难,等到清朝平定天下之后,又从贵州返回巴蜀,重回故地,期间所持旧谱损毁。幸运的是还有琏玲二位祖上的手抄本存在。按此手抄本追根溯源要容易多了。非常遗憾的是各地的重修家谱这件事早已荒废。到了光绪元年,家族中的绍槐、国兴、国祯等人曾和多位宗亲商量到:家谱应该抓紧修订,否则没法及时记录和考证,很多族人都乐意做这件事。哪曾想到家谱修订工作刚完成草稿又不得不中止,因此只有经过严格校订的没有印刷的手写本相传。 到了民国十四年乙丑春,宗亲利川、海春、兴廷、如泉、焕然、福安、德光、玉春、连成、义兴等人考虑到时局这么变化无常,宗族各支各派的繁衍传递又是这么居无定所,如果族谱仍然拖延下去不及时修订,则世道越乱,族人迁徙越加频繁,长此下去必然是家谱记录无法维持,即便薪火相传但辈分也是混乱的。于是提出重修家谱,族人大多拥护这个提议,并委托我着笔编纂,将各支各房分清本源、按支脉分类,有条不紊地加以分析,像天上的繁星,星光灿烂,坐落有序。以便让后世诸君知道自己出自那支哪脉哪房,源流清楚如网之总绳,有条不紊;如珍珠项链之绳,有序连贯而不相互掩盖。 诚祝这本家谱能让我冷氏宗族九族和睦,岂不美哉! 正当家谱重修告罄之际,我仅依照旧谱简略叙述如上。 十二世孙 祈祥、瑞齐 敬述 欢迎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