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中华冷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冬冰的个人空间 https://leng.org.cn/?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家 乡 故 事《美丽的公主岭》

已有 1249 次阅读2013-12-21 12:09 | 美丽的公主岭

 家 乡 故 事

   第一章 美丽的公主岭

(一)行政概况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东靠省会长春市,北连哈尔滨,南通沈阳。京哈铁路、哈大公路和哈大高速公路贯穿全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玉米出口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1992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农村发展与改革试点区、经济开发区,1995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 公主岭市总面积40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耕地面积219400公顷。全市共辖20个镇,8个乡,7个街道,414个村,3276个屯:河南街道、河北街道、东三街道、岭东街道、铁北街道、岭西街道、苇子沟街道、二十家子满族镇、南崴子镇、刘房子镇、黑林子镇、陶家屯镇、范家屯镇、响水镇、大岭镇、怀德镇、双城堡镇、双龙镇、杨大城子镇、毛城子镇、玻璃城子镇、朝阳坡镇、大榆树镇、秦家屯镇、八屋镇、十屋镇、桑树台镇、龙山满族乡、环岭乡、永发乡、柳杨乡、双榆树乡、和气乡、育林乡、莲花山乡。2004年总人口104万人。

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5.6℃。年日照时数2785.3小时,无霜期144-157天,年降水量594.8毫米。

(二)历史沿革  公主岭市,原名怀德县。1949年后归吉林省管辖,195611月隶属于公主岭专区,195810月隶属于四平地区,1983年隶属四平市,19852月撤县设市(地级),吉林省辖,19862月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由四平市代管。旧名怀德县在设县之时,此地为达北地区,是盗寇出没之地,统治者为教化顽民,希望他们怀之以仁德,故起名为怀德县。

(三)地名由来  公主岭这个地名,有些来历。关于公主岭的由来,有美丽的民间故事,也有文人的考证,一直众说纷纭,为人们所关注。这些年经过地名、方志、文化等部门的多方调查,现在这个谜底已经水落石出了。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长春、四平两城之间,长大铁路穿过城区。地处松辽平原、东辽河的中游北岸。市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多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属松花江与辽河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关于公主岭地名的由来,多年来有一较通俗的说法:公主岭为辽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岭,又有一座公主陵,遂将“陵”谐音成“岭”,于是,起名公主岭。 清初,公主岭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家。至道光年间,公主岭才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此地是达尔罕王的牧地。光绪初年,初设怀德县时,此地仍是一个小村子,公主岭当时叫苇子沟。因村中有一条叫苇子沟的小河而得名,该河现已建成暗河。1898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地设站,火车站并没叫苇子沟,而称三站。当时以长春为起点,向南每隔30公里为一站。故称范家屯为二站,称公主岭为三站。后来附近和关内的人逐渐移居此地,使公主岭逐渐繁华起来,慢慢发展成重要城镇。在三站站北5公里有一道土岭,岭上有九座山峰,数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当地人感其灵异,视之为科尔沁的地势之冠。传说有公主葬于中峰之下,故称此山为公主陵。其墓地左绕清溪,右环翠柳,山上峰谷叠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迹相映成趣。早年时常有游人隐士、野老贫僧,到此纳凉畅话,游人络绎不绝,一时远近闻名。因此,没多久俄国人便把三站改名为公主陵。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以后,获取了中东铁路宽城子至旅顺口段所有权的日本人觉得把车站和城镇称为“陵”很不吉利,便把“陵”字谐音为 “岭”字,于是公主陵就成了公主岭。关于“公主陵”的传说一直很多,有的说是达尔罕王的独生女儿响铃公主因意中人被害而殉情;有的说是清朝皇帝的格格下嫁科尔沁达尔罕王的途中死在这里。种种传说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公主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故事不胫而走,随着电波飞上荧屏,乘着列车传遍四面八方,甚至漂洋过海……  那么,古墓中葬的究竟是谁呢? 据考察, 公主岭城北十里九凤朝阳的小山上,以前确有一座陵墓。陵墓周围生长着橡子树、玻璃蕻子和柳树。每年初夏,山上绿树成荫,鲜花遍野,鸟雀欢鸣,山下小河流水,含情脉脉,如同奏琴。据最后一个守陵人孙焕章介绍说,陵墓的四周是青砖围墙,中间是门楼,可惜日俄战争时扒掉了。进了门楼,是一条砖铺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间青砖瓦房,座北朝南,象个庙堂,殿堂中间有墓道通入陵墓,这些,如今已荡然无存了。当年这座陵墓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据色布腾巴尔珠尔的族谱记载及其后人提供:和敬公主是乾隆皇帝的三女儿,生于1731年(清雍正九年),系孝纯皇后富察氏(成恩公李荣保之女)所生。其满语名为“耐日勒吐贺其相贵”,译称“和敬圆伦”。1745年(清乾隆十年),选内蒙古科尔沁达拉罕亲王罗十赞衮布之子合硕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为额驸(驸马),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公主下嫁,时年16岁。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腾巴尔珠尔9岁被召进宫,伴皇太子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深得乾隆皇帝宠爱。婚后,于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承袭达拉汉亲王爵位。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率兵攻伊犁,后因罪被革除王爵,由其兄色旺诺布承继了王爵。此后由于他屡建战功,再次被封为亲王。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死于征金川的军旅中。公主生前居住在北京和敬公主府。色布腾巴尔珠尔死后第17年,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和敬公主薨 [(ho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于北京,终年62岁。乾隆皇帝亲自为公主和驸马题写了碑文。和敬公主死后,葬于北京东郊东坝镇附近。当时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出于政治、经济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葬于自己的领地内,这就是今天的公主陵遗址。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称陵,而此处所以称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其夫又战功卓著;二是葬于东北边疆蒙王领地,距京城遥远,所以称“陵”,谅也无妨。公主陵建成后,此地做为祭田,由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派专人管理。直至20世纪初,公主陵祭田仍属其家族领地,色布腾巴尔珠尔的第七代孙固山贝子达赖,曾因祭田所有权被侵问题,上诉至奉天衙署。对此事在史料中曾有记载。 公主岭市原称怀德县。地处柳条边之外,人烟稀少。1866年(清同治五年),设分防经历于八家子,就是现在的怀德镇,俗称老怀德。1877年(清光绪三年),八家子分防经历移至康家屯(现康平县)。同年设怀德县,县治所设在八家子(关于怀德县地名的由来详见怀德镇篇)。公主岭在怀德县境内,曾为怀德县辖镇。1931年怀德县治所迁至公主岭。1940年将公主岭街变为省辖市。194956日,怀德县政府再次从怀德镇迁至公主岭。198524日,撤销怀德县,设立了公主岭市(地级),198512月改为县级市,原怀德县辖区归入公主岭市

第二章 迷人的老怀德

(一)地理位置  怀德镇位于公主岭市中部,幅员面积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00公顷,街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面积19.83平方公里,下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居民委,49个行政村,412自然屯,总人口10万人,其中镇内3.5万人,绝大多数都是汉族。怀德镇交通便利,东至省会长春32公里,西至四平市区80公里,南至公主岭市45公里,北至长岭县40公里,距京哈高速公路和102国道45公里。长郑公路、公杨公路、公永公路、怀和公路、怀范公路、怀双公路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吉林省十强镇

(二)历史悠久  怀德镇是一个具有一百三十年历史的古镇, 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怀德县,设县衙于此。著名的文庙、关帝庙等 怀德八景 独具艺术特色,充分展现了怀德源远流长的古文化; 问心碑 的政治思想供人借鉴,时时刻刻为世人敲响着警钟;位于东郊的革命烈士陵园,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着全镇人民为建设祖国、繁荣家乡而奋斗。从历史上看,老怀德古时候不仅是怀德县城,更是松辽平原上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周围数百平方公里十几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是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及露地菜生产基地。这里幅员辽阔,土质肥沃,农副产品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以豆角为主的露地菜行产已步入产业化,远销省内外;建成了中心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怀德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 、 吉林省十强镇 ,被公主岭市批准为经济开发区。

(三)经济发展  怀德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东西贯通,南北纵横,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是各界有识之士投资的宝地。新世纪的曙光已悄然升起,政府励精图治,人民干劲十足,立足本镇,放眼全国,招商引资,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山林要挖聚宝盆,厂矿要栽摇钱树,相信英明的投资者决不会放弃任何有开发价值的金水宝地。这里虽不是重点,但却是热点。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台好戏大家唱。事业是我们大家的事业,不是单个人的事业。有人说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但能否招来金凤凰,这要看我们的梧桐树够不够茂盛,根深方能叶茂,我们坚信这里会真正成为凤凰的栖居之地。改革开放,博采众长,古城好客,盼经济腾飞,改革潮头需放眼;招商引资,看地灵人杰,待来日展古城雄姿,四海同春。
   
第三章 秀美的桑树台

   (一)行政区域  桑树台镇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北部,距省城长春93公里,距公主岭市84公里,南与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以东辽河为界,西与双辽市的新立,秀水两乡接壤,北与本市玻璃城子镇相连,东与本市十屋镇为邻。南北长21.25公里,东西宽11.5公里,面积143.6平方公里。

  全镇有11个行政村,1个镇办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居民5981户,总人口22039人。耕地5869公顷,林地1721公顷,林木覆盖率为14.7%。草场2110.2公顷,精养渔塘2座,水面为58公顷。全镇有镇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25家,小卖店300余处,商贸、畜牧交易市场10处,个体经商业户679户,占总户数的9%

  (二)地名由来  桑树台镇开发年代较早,清朝嘉庆十五年就有关内流民王、李、于三户最早在此定居。由于三户势力相当,不好单用哪家姓氏命名;不如冷家人开埠的冷家屯、毛家人开埠的毛家屯那样好命名。所以就用当时长满桑树的高台子这一地理特征起地名为“桑树台”。由于历史时期较长,这里流传着不少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诸如《哈拉巴山传奇》、《蟒山》、《宝葫芦》、《灵雀鸟》等故事都以桑树台一带为背景。

  早在1900年以前、马明浩就曾在本镇的榛柴岗创立私塾,1919年,榛柴岗就有了小学校,学校周围长满了又粗又高的大杨树,非常壮观。就是在桑树台向榛柴岗远远地望去,都看得十分清楚。1934年修建的长郑公路在本镇中部通过,并在互助村的魏家屯设立警察分所,足见桑树台镇地理位置的重要。

(三)人杰地灵  桑树台镇同祖国各地一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桑树台镇有丰富的人文史料,资源优势,有广袤的土地、森林、草场、水源等自然资源优势,有长郑、四桑国家二级公路在此交汇的枢钮式交通优势,更有宏伟壮观,特色突出的小城镇建设优势。

第四章 闯关东落脚地柳条沟

柳条沟:吉林省公主岭市柳条沟,在今公主岭市西北72公里,属玻璃城子镇。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建屯。因村有小河且多柳树丛而得名。有简易公路北接怀德茂林公路。柳条沟,是冷氏家族从山东闯关东经过千辛万苦后的落脚点,也是冷氏家族在东北的发祥地。当时的柳条沟就是冷家的天下。冷门第七代“玉”字辈时期,已发展成一百多人而且共同生活在“冷家大院”。当冷门发展到第八代时,柳条沟有兄弟15人,南冷家有兄弟23人,冷家第八代总计有兄弟38人,家丁就更加兴旺,达到了顶盛时期,名震四方。在这里有一位先辈值得一提:他就是冷进德第八世孙冷殿。

冷殿:冷氏家族第八世祖,排行老大。曾在吉林桃南府做官。说他伟大,因为他为他的爷爷即冷进德第六世孙冷晋请了灵位牌、立了谱。这样十分稀少而又特别珍贵的灵位牌和祖匣珍传至今更显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冷殿没有去做这件事情或者没有能力和热情去做这件事情,也就没有今天这件难得一见的家族历史文物了!冷进德一脉的后人都应感谢这位伟大的八世祖为我们立下的这份功德!因为通过灵位牌,我们可以知道冷氏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家谱和灵位牌说明家谱和灵位牌是由两部分组成。家谱和祖盒是一个部分;灵位和祖匣是一个部分。家谱平时卷成一卷用黄布或红布包好就装在祖盒里;灵位的外面平时是由一个红木祖匣罩着。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或子女结婚才由家中长辈请出供奉。灵位牌又分内外两层(内外层均见扉页照片),内层中间“皇清待赠文林郎冷公讳晋之神主”内凹并另镶嵌一个实木。皇清及年月日时生卒上的红字、红点是朱砂书写,小楷字体,非常漂亮。冷晋:嘉庆11年(1806年)生,咸丰3年(1853年)卒,享年48岁。嫡(封建宗法制度中称正妻)祖妣冷府丁太君:嘉庆13年(1808年)生,咸丰元年(1851年)卒,享年44岁。继祖妣冷府刘太君:嘉庆25年(1820年)生,道光29年(1903年)卒,享年84岁。 

注:文林郎 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几级一样。跟现在比的话,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相当今县委书记、县长,所以相当处级干部。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正、从:一品 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 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 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 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 承德郎、儒林郎;七品 文林郎、征仕郎;八品 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 登仕郎、登仕佐郎。

第五章  神秘的西大岗

桑树台镇毛家屯神秘的西大岗  大岗:大而高的丘陵;西大岗在村庄正西的山岗。说起家乡的西大岗子,在我的少年记忆里总是那么神秘。那是我们儿时的梦幻乐园!在这一带的坡坡岭岭上野生很多桑树(桑树台的地名就是因有桑树的地方而得名,其实政府应号召大量种植桑树,在“桑树台”的地名上大做文章,开发旅游、搞好经济:举办桑树果采摘节、西瓜节什么的,城里人爱这个,肯定赚钱),桑树果熟透了红中透着紫色,酸酸的甜甜的,吃上一口是那样令人难忘。那时的西大岗子杂草丛生,野兔、狐狸、獾子、刺猬等动物时常出没,尤其是狼,只是狼多在夜间活动不易被人们发现而已,尤其是小孩子,夜间谁赶出去呀。那狼洞又大又深!一些要好的小伙伴经常到大岗子玩耍,时常还用木棍捅捅狼洞,但只是人多的时候才敢捅,人少了怕捅出狼来,真是捅出狼来那还了得,不被狼吃了也得被狼吓死呀!

现在的西大岗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狼没了但树多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在茂密的树林中常有一些野鸡野鸽子和叫不出名字的鸟。大自然就是这样,你爱护她她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二)毛家西大岗青砖古墓  西大岗的西面是西大甸子,这是家乡人的习惯叫法,其实西大甸子是一片很大的草原。这里是家乡人放牧的地方,水草都很丰盛。去西大甸子放牧必经西大岗子,久而久之,马牛羊走过的地方就出现了一道宽宽的深沟,这条宽宽长长的深沟被人们叫做“赶牛道”。在少年的记忆中,西大岗子真是太高了,“赶牛道”真是“太深”了,尤其是西大甸子与西大岗子的连接处,就像两座被分开的山峰,高高地耸立在大甸子的起点上。马牛羊走过的地方出现新的浮土,被风刮走,“赶牛道”就越走越深。突然有一天,在西大岗子“赶牛道”的中间地带出现了一座青砖古墓。还有不少人家把青砖拿回家砌墙了。因为小当时并不懂什么,后来我到过万里长城,才知道,古墓青砖与长城的青砖大小长短差不多,但究竟是那个年代的没有考证。近些年听说家乡有的人进行过挖掘,但一无所获。西大岗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不是有高大成群的古墓挡住了风沙不断堆积形成了岗子?西大岗子究竟有几座青砖古墓?这些都有待用时间来回答和考证吧。(冬冰撰稿)

冬冰QQ1005597125(添加请注明族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5-3 14:26 , Processed in 0.0356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