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学习网

查看: 3314|回复: 0

江西省武宁县横路乡

[复制链接]

769

主题

40

回帖

7140

积分

冷氏族人

积分
7140
发表于 2013-12-5 12: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路乡地处武宁县北部,幕阜山下、柘林湖畔。东临鲁溪镇三湾村;南隔南皋山与宋溪乡南皋村相连;西越回头山与伊山交界;北毗泉口镇金水村。境内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8.8公里,国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006年,全乡下辖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4911户,总人口2025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4人;耕地总面积17344.6亩,其中,水田11567.6亩,旱地5777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乡政府机构历驻横路集镇;316国道从境北越过,至县城的省道穿跨境内东南部,距武宁县城30公里,距九江市108公里,距省会南昌160公里,距武汉市180公里。
     横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早在商代时期,港北丰良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代时期,横路冷氏开祖冷深之落居花园筲箕畈,后迁南坑冷家坊,子孙先后分居横路各庄及外乡外县。新溪南丰黎姓于元代由本县莲花迁入;明初时期,有胡、董、陈、张、邓、冷六姓先后进山,落居现横路集镇周围;清代和民国时期,迁入横路者最多。这些祖先们安居从业在横路这块土地上,庆衍椒蕃,瓜迭延绵,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沧桑变迁,形成了现在一个具有两万多人口的乡镇,传承着许许多多的古文化和古文明。由于古镇处交通要塞,客商南来北往,物流车水马龙,历史上曾是武宁县农村旺镇之一,解放前后,区乡政权机构一直设置于此。
    横路,隶属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管辖。旧县志记载:“武宁向属巨邑,编乡二十,唐李巽奏乡武宁西八乡为分宁,南唐时复割县南地以益靖安,后并升义入升仁乡……”,据此,横路早在唐代时期编属升仁乡所辖,直至民国18年。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武宁县设置五个区公所,横路为第五区公所;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改为联保第五区;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改称横路乡;1949年6月至1958年9月,横路一直为区建置;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后,横路改称乡人委(公社);1961年10月,撤乡并区,横路公社属路口区管辖;1968年成立横路公社和株林公社;1969年4月横路与株林两公社合并又并入路口公社;1972年2月,撤销区建制,横路从路口公社分出成立横路公社;1984年5月,国家实行机构体制大改革,撤社设乡,成立横路乡人民政府,直至现在。
    横路地处太平山南段,地势西高东低。地理坐标:东经115’46’,北纬29’25’。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70C,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3.50C,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10C。无霜期年平均约240—286天,无雪期约300天左右,无冰期约2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437毫米。
    横路,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有海拔580米的南皋山,雄姿挺拔,峰回路转,是修武两县的交通要道;有海拔567米的双桥山,群峰起伏,幽经蜿延,是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湖北的通山、阳新及本县的大洞、泉口、鲁溪、横路一带通往武宁、修水县城的必经之路;有海拔558米的回头山,葱茏峰迭,云飞雾绕,闻名鄂赣两省的“祖爷”故居—佑圣宫坐落此中;有海拔511米的梅岩山,悬崖峭壁,山脉延绵,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另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林业鹿角梢、回龙寺,绵恒南北,峰入云天。境内山环水绕,众水争流。自然水系有六:大富河水发泉口芭蕉分水村;白杨河水发细长窝;新溪河水发林业周家屋场;横路河水发林业大畲;洞门河水发双桥山和九六窝;南坑港水发南皋山。花园河汇集大富、白杨、新溪、横路、洞门五大支流而汇入柘林湖。
    横路,是一块风水宝地,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胜景。全乡主要森林资源有:松、杉、樟、柏、槠、枫及毛竹、水竹、桂竹、苦竹等;中药材资源主要有:何首乌、半夏、苦参、车前草、活腥草、大活血、必大、防杞、黄精、金银花、野菊花、细辛、枇杷叶、艾叶等;兽类动物主要有老虎、野猪、野兔、黄鼬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矾、铁、铅、煤、大理石、石灰石等,尤以矾储量最大,分布在洞门一带;水资源主要有:柘林库水面积2000余亩;新溪源水库最大库容量188万立方米,于1978年建成水电站,年发电量30万度,装机容量140千瓦;栋石水库库容量60万立方米,2002年建成水电站,年发电量35万度,装机容量120千瓦。
横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三千多年的沧海沉浮,领略了绵绵的殷商古风,迎送了盛唐宋元的商阜富贾;走过了滔滔的明清文潮,迎来了如花似锦的盛世繁荣。横路,有着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有七百余年的道教圣地回头山佑圣宫,声名远播,香火鼎盛;以佑圣宫为中心的回头山二十七景,仙气缭绕,格外神奇;有美丽的白杨仙姑洞,洞内石柱林立,幽经重重;有六个多世纪的张氏宗祠,建筑宏伟,古香古色,门前石狮威武庄严,见证着战火的劫难和历史的变迁;有五百余年的古镇老街,铭记了“三打横路镇”的烽火岁月,远去了枪炮马队,淡却了战火硝烟,又恢复了昔日的淳朴与和平;有巧夺天工的“栋石”,昂胸屹立涧溪边;有千年遗迹的洞门“一线天”,留下了“挖断金鸡颈,闪断洞门桥”的民间传说;有诗情画意的港北库湾风光,天水一色,绿岛如莲,余工的丰良艺院矗立在库水之边,犹如水中明珠,耀目光彩;另外,还有钟声朗朗、朝拜不绝的洞门宝灵寺、儒庄金钟寺、新溪三清殿,均被列入武宁县宗教活动之圣地。
    横路,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宋代冷洙,微宗宣和六年进士,授潭洲司户,进朝义大夫。南宋高宗时,叛将李成寇武宁,防卫使岳飞知其御变之才,檄其与汤执中御之。洙之兄冷澄,捐资百金,助弟募集乡兵,与成兵战于印斗巷,成败怒甚,合兵围洙于殷士桥,洙率兵突围,大呼杀贼,力屈而死。岳飞闻悉,哭而祀之。洙之兄澄弟冲痛洙殁,益发愤,为洙报仇,率众前驱,愤勇击贼,斩伐无数,澄亦阵亡。兄弟三人忠肝义胆,两死一生,其忠心昭焉可鉴。宋理宗淳佑冷应元,科举进士,授迪功郎,任龙南、信丰、兴国知县,后皇委任广东提刑。德佑元年12月,时国势危,京都俱陷,应元痛哭募兵,与元兵大战,因叛臣卖国迎降,应元入狱,贼将授其广东宣抚,并赐虎头金牌,元掷之,足见其忠心报国,后病死狱中。元代冷起予,博学强记,日览数千言,皆成诵。尤喜旁搜,劈积成篇,号曰“谈鹿”。后为建宁路儒学提举,自号“栎榭主人”,所著有《鸡肋集》四卷,《栎谈尘》八卷。另有冷文昌任江陵县令;冷有大任连洲茶大使;冷起沂任香山县令等等。明代张荣显,系横路张氏开祖,洪武戌辰举人,官山东济南府仓大使,再任苏州牧,所至辙有,声续祥邑。另有温集益任扬洲知府;聂以大任湖广按察佥事;熊伯敬任都转运使司;刘仲源任武宁知县等。清代朱道兴司部尚书;熊远让咸丰五品顶载,任南昌财政司司长,出任两广制台。民国时期熊肇勋,1924年离家投奔革命,参加黄埔军校学习,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六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与传芳部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26岁。晚清时期冷如柏,民初东渡日本留学,历任江西南昌市政处工务科长,对南昌市的拆旧建新作出辉煌业绩;熊少斌,生于清末,幼读诗书,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江西省财政厅总务科长、厅长、江西省田粮管理处处长,号称江西财政“四大金刚”之一。黄觉非,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曾任西安军法处处长,1952年任北京政法学院教授,兼任国家政法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参加建国后第一部刑法大纲的起草工作。辛亥革命后,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北平解放前夕,黄与傅作义长通电话,劝其拥护和平解放北平的方针。黄觉非先生于1968年病逝北京,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富河水强健了横路人的体魄,回头山孕育了横路人的灵魂。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横路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的优秀人才。生于民国六年的冷梅岭先生,是武宁少数几位荣登国史的革命家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他赴延安、入抗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大功一次,小功一次,晋升副军级,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5月回国后,调任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办公室主任,并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全乡有分布全国各地工作的团级以上和行政、企事业单位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33人,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11人,硕士生19人,各类高级技术人员30人;科级在职、离退休和已故领导干部共计131人。其中,正科65人,副科66人,在职74人。享受处级待遇的离退休领导干部5人;有千万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数人;荣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17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他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同时,也为家乡横路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和努力。
    横路,是省定革命老区之一,横路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进驻横路,使横路成为围剿我县北部革命根据地的反动后方。为了彻底打破敌人围剿革命根据地的黄粱美梦,横路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勇敢地支援和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展开“三打横路镇”,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盘踞横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并妄图消灭驻扎在新溪源的国共合作部队,曾三次向新溪源发动进攻。在新溪源保卫战中,横路人民为部队作向导、察地形,冒着炮火,送饭送水,运送伤员,取得了新溪源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横路人民又积极参加剿匪战斗,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部队,彻底消灭了以聂健夫、余心诚为首的土匪武装。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卫和巩固革命政权,横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镇反肃反、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重大政治运动。在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横路人民为支援红军、消灭日寇、夺取和保卫地方政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天地悠悠,日月永存,历史将永远记载横路人民的光辉战斗历程和不朽的丰功伟绩。
    农林水是横路发展的三大基础。横路是一个农业大乡,历代种植粮食作物有稻谷、红薯、小麦、玉米、芋头、大豆;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经济作物有棉花、苎麻和中药材。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由地主阶级封建所有制,经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最后形成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长期享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为提高粮食产量,建国以后在耕作制度上实行了“六改”:单季改双季、旱地改水田、高杆改矮杆、常规改杂交、串灌改沟灌、两熟改三熟,粮食产量由解放前亩产300—400斤增加到800—1000斤。同时,大力推广水稻育秧、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等一系列农业科学技术,既保持了粮食高产丰收,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1990年代后期,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什么挣钱种什么”,全乡大面积种植优质稻、中药材和棉花,以优质稻作为全乡农业的支柱产业。建国后,农业业机械有较快发展。解放前及1950年代初,全乡农机保有量为零,吃米靠牛碾,抗旱用水车,货物运输肩挑手提。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21世纪后,全乡的农业机械从类型、数量、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至2006年,全乡柴油加工机械共计80台,960马力;用于粮食加工的电动机44台,598马力;排灌电动机12台,163马力,交通农用机械共计37台,2567马力;农业作业机械有中型收割机5台,耕整机8台,旋耕机12台,共计314马力。全乡共计农用机械198台,4702马力,比1980年增加1974马力,是1960年代的7倍。横路具有较为丰富的林竹资源。横路、泥山、新溪、白杨4个村为半林区村。全乡共有山场面积171000余亩,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81.2%;其中有林面积113583亩。解放前,绝大多数山林均归地主恶霸所有,木竹生产经营为地主、木商所垄断。新中国成立后,林业权属的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四固定”、林业“三定”和林权改革四个重要时期。在2004年9月开始的林权改革至2007年10月全部结束。2007年4月20至21日,国家总理温家宝视察武宁,对武宁的林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在临别前题字“山水武宁”。自此,在全县范围再度掀起“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林权改革热潮。全乡17万多亩山场全部划分到户,并全部申请换发了山林权属证书。同时,减轻了林农负担,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林业生产迈进了新的历史时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解放前横路乡水利设施情况无具体记载。建国初期,全乡仅有水塘38座,坡坝16处,总蓄水量23.3万米,旱涝保收面积16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8.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把水利作为农业命脉来抓。经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70年代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大会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推广科学种田等,全乡先后建成了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和接近小(二)型水库共16座,新挖山塘355座,新建引水工程152座,新建提水站5座,治理河道4条,共计长度10536米;新建库湾8座,养殖面积800亩;同时,进行了花园河流域重点治理及修复较大水毁工程18处。至2006年12月,全乡共计水利工程550处,有效灌溉面积8974.3亩,占耕地面积59.2%,占水田面积78.2%;保证灌溉面积8740亩,占耕地面积57.7%,占水田面积76.1%;旱涝保收面积6466亩,占耕地面积42.8%,占水田面积56.3%。
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民营经济富乡,是21世纪后横路乡党委政府的战略目标。解放前乃至解放后的1970年代,横路乡的工业几乎为零,仅有的只是一些传统的手工业,如:烧酒、米粉、豆鼓、织布、榨油、小型砖瓦窖以及各类工匠。由于设备简单,技术落后,长期处于生产率低的状态。1970—1980年代,当时的横路公社为发展社队企业,先后兴办了手工业综合厂、农机厂、建筑队、水电站、机米厂、林果场、造低厂、草蓆厂、食品厂、木竹加工厂等共计20多个小型企业。这一时期,社队企业干职工达430多人,年总收人110多万元,上交税收1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作为提升乡域经济的突破口,从1990年起,乡境内共计发展户办、联户办民营经济190余个(包括商业),年总产值约达1520万元,利税计450万元。2000年以后,乡党委、政府为实现工业强乡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订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至2006年,共计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进资6752.54万元,其中落户县工业园项目5个,进资额4697.7万元。至此,横路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交通、电力、邮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前,横路历来交通以肩挑步担、独轮车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交通建设发展迅速。1956年兴修横路至金水沙石公路7.15公里;1970年兴修横路至新溪、白杨沙石公路6.6公里;1973年兴修横路至泥山、林业沙石公路10公里;1980至1990年代,全乡村组公路发展较快。2000年以后,在国家大力扶助下,公路品位不断提升,部份沙石路变成了水泥(油)路,境内交通难的问题彻底解决。村村、组组通公路的目标已经实现。至2006年,境内省道12.5公里,村组道75条97.2公里,其中水泥(油)路15条,24.6公里,沙石路60条,72.6公里。境内共有桥梁89座,其中古桥14座,县乡公路桥10座,村组公路桥37座。随着公路交通的改善,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1970年代村民购买自行车、拖拉机;1981年开始通县城至横路班车;1985年村民开始购买三马车;1990年代后,逐渐发展到龙马车、货的车、厢式农运车、面的车、中巴客车等。至2006年底,全乡共有中巴客车5辆、面的车34辆、小轿车94辆、大货车13辆、小货车13辆、小四轮4辆、三马车16辆、摩托车2000余辆。电力建设逐步发展。解放前,村民点的是“洋油灯”、“菜油灯”,有的用松油树片做灯,有少数地方“洋油灯”照明一直沿续到建国后的1980年代。1969年,横路少数村庄开始从泉口乡五泉电站接电,1973年横路集镇用柴油机发电;1978年、2002年分别建成新溪源电站和栋石电站;1990年12月,从鲁溪变电站引入柘林电网电源。至此,全乡全部实现了电灯照明。2006年9月,由县变电公司投资150万元在横路集镇兴建1座35KV中型变压站,从而彻底解决了横路人民用电的后顾之忧。2006年,全乡总售电量220万度,其中:工业用电17万度,农业用电1.7万度,企业用电23万度,生活用电178.3万度。邮电事业的发展令人欣喜。解放前,横路已置设驿站、邮铺、急递铺、邮政茶庄;1931年横路置设电话总机,通军机4部(荷洲、大桥河、芭蕉、畈上);1947年5月开办横路信柜。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事业飞速发展,1994年12月开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开始安装家庭电话,至2006年底止,全乡安装家庭电话2600部,占全乡总农户的62%。1997年开始发展移动通信,乡境内先后建置移动、联通基塔各4座,全乡移动电话约有7000部以上。邮政、电信营业全部实现微机化、电子化。至2006年12月,全乡邮政储蓄余额450万元,居全县之首。函件营额1.3万元,报刊发行营额1.1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96.5万元。
    村镇建设分步实施,日新月异。横路老镇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老镇以张氏宗祠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建成四条合面型街,街道总长624米,宽4米,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镇内72户,357人,开有各种店铺,人来车往,客商云集,解放前是武宁农村旺镇之一。闻名省内外的“三打横路镇”就是在这里展开。新中国成立后,为扩大集镇规模,政府实施“引农造城”的战略,从1980年代初开始,制订出集镇发展规划,在横路河的北岸新建了三条新街,按照“小桥、流水、人家”式的人居环境规划,新建跨河大桥四座,使新老镇在“小桥流水”中融为一体。至2006年12月,集镇共有街道8条,总长1660米,平均宽10.4米,除老街外,其余全部是水泥路面;集镇住户发展到522户,3160人;商业店铺110多只;房屋建筑面积共计90.5万平方米。2000年后,通过开展集镇创建活动,集镇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一个环境优美、市场繁荣的新集镇已经成为全乡政治、文化、经济和休闲、娱乐的中心。在集镇建设的推动下,农房建设面貌大变。清代以前,横路村民的住房大多数是泥砖、土墙、茅房,竹篱为壁,茅草是瓦,青砖瓦屋极少;民国以后,居住条件较之过去有所提高,集镇居民土砖瓦房,一进二重、三重,内有小天井,农村多数建筑为连三一层半小平房,但土墙、茅屋者仍然不少。建国以后,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五、六十年代农房建设以改造旧房为主;七十年代,村民经济困难,建新房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农民收入逐年增多,村民拆旧建新,土墙、茅屋基本绝迹,所建新房普遍注重造型和装修。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多数新房磁砖贴墙,铝合金门窗,室内装饰豪华雅致,卧室、客厅、卫生间设计配套,少数村庄还出现了别墅式建筑。据统计,从1980年至2006年,全乡新建房屋2889栋,其中钢筋混凝结构1576栋,砖木结构1313栋,人平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16.7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45.6平方米。2005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任务。根据上级要求,乡党委、政府具体落实上县定点和乡定点的任务,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五清”的规划要求,认真抓好三个县定点和八个乡定点。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自然村庄,通过整治后,基本做到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户户自来水,家家卫生厕,房屋建筑井然有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花园下蔡村、金盆上张村、株林上窊村等成为全乡首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庄。
文教医疗,广播电视社会事业发展较快。解放前,乡境内创办了社学、私塾、金馆、保学、族学、宾心馆等多种形式的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时期,全乡创办了各类学校26所,学生约计3370余人,教师17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下拨巨款设置学校,增加设施,配强配齐教师。2006年,全乡设中学1所,学生720人,教师43人,中心完小1所,学生463人,教师30人;片区完小4所,学生486人,教师30人,村级教学点19个,学生176人,教师19人,幼儿园3所,入园儿童60名,学前班学生262人。中小学校占地面积48968平方米,建筑面积14647平方米。文化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清代时期,横路曾有“西河班”茶戏而闻名于全县,全乡多数自然村庄都创办了民间茶戏团;民国时期,横路的山背茶戏更为普及,名气较大的民间茶戏艺人有邓照藜、余策连、陈希焰、陈希灯、黄苏哲、熊仁宏、严盛荣、熊仁达等十余人。建国后,全乡各村先后成立茶戏团27个。人员530多人次;1980年代,成立了公社采茶剧团,在外乡进行巡逻演出。从2004年开始,不少村以老年协会名义成立了茶戏团、龙灯队、狮灯队和腰鼓队,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活跃。1972年开始建立公社广播站,90%以上的农户拉通有线广播。同年,成立了公社电影队,先后购买大、中、小型放电机3台;1980年代相继发展了2个村办电站队,电影放映普及到全乡每一角落。电视收看从1970年代末开始,不少村民购买了黑白电视机。至21世纪,彩电进入了千家万户。2003年全县电视联网,全乡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接收30多个电视台的转播节目,电视收看效果越来越好。
    横路,集“老区、库区、山区”为一体,历来属于贫困地区。1985年在实施“七五”扶贫计划中,被确定为扶助乡镇之一;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又确定为全省重点扶贫村。横路是山区丘陵地形,解放前,交通极其不便,长期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特别是日军侵华之后,匪患、兵患、苛捐杂税、高利贷盘剥等多重压榨,人民生活贫困,过着“镰刀挂上壁,农民没饭吃”、“红薯大麦半年粮,米粮野菜塞肚肠”的困苦生活。解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路人民发扬“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多谋善干、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县委提出的“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流通活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乡域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逐渐由贫困乡走向富裕之乡。2006年,全乡工农业产值2121万元,比1982年的660万元增加1461万元,增长221.3%;财政总收入667.9万元,比1982年的218万元增加449.9万元,增长206%;完成上交县财税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比1982年的92元增加1508元,增长17.4倍。
    横路的经济能够实现较快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劳务输出,不断给乡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横路,是全县劳务输出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经济效益最大的乡。早在19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横路就已经有部分村民外出从事劳务。横路人民勤劳智慧,商品意识历来较强,随着思想的解放,全乡劳务输出蔚然成风。到20世纪90年代,全乡有6千多劳务输出大军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年收入两亿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办家居装饰公司和其它公司、厂约150多个。担任经理、监理及管理阶层人员约计10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人,并湧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其中已有不少人把在外学到的技术,挣到的资金,带回家乡创办企事业。艺邦集团创始人余静赣,横路乡花园村中塘畈人。1991年开始在广洲创办“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1998年又成立了“星艺、华浔、名匠、三星”四大装饰品牌,成为全国首家正式通过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专门从事家装设计、施工的民营企业。16年来,余静赣为横路家乡的务工人员搭建起了就业的平台,一批横路人成为其“四大公司”的核心骨干,并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使横路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装饰之乡”。2003年,他满怀报效家乡的深情,毅然计划投资1.8亿元在横路丰良创办了“九江(丰良)国际艺术学院”,帮助家乡贫困学子圆就大学梦,成为江西省农业厅、九江市阳光工程办、老建办和县库区办的扶贫基地。2004年星艺、华浔两大公司分别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全国住宅装饰优秀企业”等称号,余静赣被该协会评为“全国装饰修行业优秀企业家”。
    横路,三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半个多世纪的奋力拼搏,终于从贫穷、落后的困境中走出,迈向了富裕、强盛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但是,与其他经济发达的乡镇对比,仍有不少的差距和问题。为了在21世纪创造更新的辉煌,全乡人民正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横路人“精明强干、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动力,不断做大乡域经济总量,使横路以和谐、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采,挺立在富有革命传统的赣北大地上,使千年的横路古镇新姿焕发,更加富强、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中华冷氏网 ( 京ICP备12025503号-8 )   

GMT+8, 2024-5-5 09:42 , Processed in 0.0725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Leng! X3.4

© 2015-2016 Leng.or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